为落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借力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平台,推动农批行业国际化发展,2018年5月30日,由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和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主办,湛江市中鑫有限公司承办的世批联农海产品流通高峰论坛在广东省湛江市成功举办。来自墨西哥、智利等国家驻华使领馆官员,农产品流通领域行业专家,全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负责人,新华社、国际商报、中国经济网、腾讯视频等媒体嘉宾参加此次论坛。论坛同期还举办了湛江渔人码头开盘仪式。
论坛由世界批发市场联合会主席、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主持。他与墨西哥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臧泰、智利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霍尔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曾寅初、湛江市中鑫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土金、内蒙古食全食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彭继远、上海江杨农产品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智刚、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方等嘉宾就“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模式”、“我国农产品贸易和消费现状”,“培育国际化市场典范”等议题展开交流探讨。
马增俊主席表示,随着我国消费理念和层次的提升,包括崛起的中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对农批行业而言,一方面,要加强供给侧改革,升级改造市场,优化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使农产品符合需求,另一方面,要抓住一带一路,国际化融通机遇,跟上潮流,引领潮流。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借一带一路之势,在推动农产品走出去的同时,还要注意积极引进。但是,引进来的不仅是商品,还要有生产技术、流通技术及管理技术等,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当今,发展商业应该具备国际眼光,把中国市场当作国际市场的一部分,国内外市场要相互交流合作,平台共融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平台,要继续做国际大流通,搭建国际大平台。相信湛江渔人码头可以成为国际农海产品市场的典范,让商业真正为老百姓服务。
龙土金董事长在论坛上提出,从古至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商业,但商业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停变化的。以餐饮业为例:十年前,人们吃饭只在乎吃饱、吃好;现在,人们还讲究吃文化、吃习俗。所以,他打造的湛江渔人码头就是融海产品零售、餐饮和休闲为一体的商业文旅综合区,实现产品、信息、人才、文化、货币五个互通,共把世界各地的产品及其背后的文化习俗带进渔人码头,也将湛江的优质农海产品和文化推向世界——“湛江渔人码头,应该与世界同欢乐。”
曾寅初教授指出,相对于庞大的人口,我国优质农产品资源是不足的,当前面临消费升级,人民对高质量的农产品、海产品需求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目前农产品进口逆差大约五六百亿,并且不断在扩大。农产品贸易快速增加,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了新的商机。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要研究需求变化,发展到了现阶段需要纵向和横向延伸,这样才能找到潜在开发领域,找到新利润增长点,培育出新的发展模式。
霍尔楠商务领事说,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智利提供了非常大的机会,智利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水果供应国。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海产品供应国,尤其,在三文鱼方面是最大的供应国。他表示,湛江渔人码头为中智两国的农海产品批发提供了一个非常优质的平台,希望湛江的渔人码头成为智利农产品在中国的一个集散地。
臧泰副总领事说,中国的农产品消费需求和几十年前相比差别很大。未来十年农产品消费需求还会有更大变化。现在面临的挑战是以现有的市场平台如何应对未来需求变化,而持续繁荣。中墨文化历史都很古老,进口产品其实也是进口一种文化,墨西哥的农产品文化特色非常突出。要继续推进和加强亚洲和美洲,中国与墨西哥的友好关系,墨西哥要在其中抓住贸易机会。
彭继远董事长对湛江渔人码头项目感到震撼,认为改变了传统农批现象,是与当地海鲜文化、艺术情结结合产生的完美作品,是一种新模式,值得借鉴学习。有责任心的农批企业家有义务开拓新市场,引领新消费,通过市场升级,为新消费水平,为传统市场带来新东西,普及标准化,为百姓提供全新的消费环境。他希望加强南北方合作,优势互补,南北互通,把地区产品变成全国流通,把全国产品变成全世界大流通。
刘智刚总经理指出,在城市化差异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思考在各自城市如何做好。从市场功能角度,要对全球化、自由贸易、供给侧改革等未来趋势进行预判,项目转移,不能太急,要把功能做好。产业升级上要在更广领域融通,实现产业对接,融合。未来上海市场与渔人码头对接,发挥国际化枢纽作用,双方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张建方董事长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市场经营户和市场管理者要联合走出去,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交流,一同发展好。要站在国际大流通位置考虑,像湛江渔人码头一样,成为国际市场建设的桥头堡。
嘉宾们还就农海产品线上、线下的流通手段进行了探讨,一致肯定湛江渔人码头在国际农海产品批发市场的前景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