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农业

民安产业兴 渔歌共飨情 ——“侯亭渔歌”台湾美食季暨产业链对接会侧记

日期:2025-03-06 10:07:16 字体大小:

各式传统手工艺吸引群众驻足体验。 洪晨 摄

美食季活动现场 洪晨 摄

美食为媒、产业为脉、生态为基。3月1日,以“民安产业兴・渔歌共飨情”为主题的台湾美食季暨产业链对接会在翔安区下潭尾“侯亭渔歌”海洋农耕文化园隆重举办。活动通过美食这一文化纽带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产业合作,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活动当天,主办方邀请了近120家企业参加活动,同时为2024年度翔安区民安街道纳税大户举行授牌仪式。两岸企业家、嘉宾及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美食、文化与产业相融的盛事。

两岸风味交织

在嘉义的蚵仔包摊前,食客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只见那新鲜肥美的蚵仔,被精心裹上一层金黄酥脆的外皮,搭配上秘制的酱料,轻轻咬上一口,鲜香瞬间在舌尖炸开。摊主热情洋溢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手法娴熟地翻转着蚵仔包,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两岸融合发展青创空间负责人黄光圣介绍:“我们用翔安欧厝的春卷皮,结合台湾的做法制作蚵仔包,就是想用美食把大家融合在一起。”

口感软糯的彰化肉圆、暖呼呼的烤奶茶、经典的面线糊、酥脆可口的小酥肉、滋味浓郁的五香条……活动现场,美食摊位鳞次栉比,香气四溢。这里既有台湾夜市中令人垂涎的人气小吃,又有独具闽南风味的“翔安百味”,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两岸文化交融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正逢“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之际,民安街道辖区10家放心消费承诺单位代表纷纷上台,向市民与游客作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承诺。

共促经济发展

此次美食季活动,不仅展示了“翔安百味”的丰富多样,更映衬出“翔安百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翔安区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当日的活动中,120家涵盖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机械装备等翔安区主导产业的民安企业受邀列席,共同见证了民安街道纳税大户表彰盛典。

近年来,民安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打好组合拳,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各部门有机联动,在人才政策指导、成立“两企三新”党组织、解决企业难题等“益企服务”上下功夫,在推动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果。2024年总税收达32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纳税大户1家,1亿元以上纳税大户(含5亿元以上)7家,300万元以上纳税大户(含1亿元以上)107家。这些企业,如天马微的显示面板、冠捷的终端设备、ABB的电力设备工业智造、盛屯矿业的绿色能源等,串联起产业生态链,推动着民安街道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些纳税大户不仅自身发展迅猛,还通过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为地区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此次产业链对接会,更吸引了平板显示、半导体、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众多企业到场交流,翔安区有关部门也现场开展了政策宣讲,为企业答疑解惑。

展现生态新景

舞台现场,翔安区各个镇街选派的130个文艺节目精彩纷呈,非遗唢呐、南音、车鼓弄等传统技艺与现代歌舞轮番上演,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大舞台盛宴。

“有美食,有表演,真是太棒了!”游客们在享受美食、参与活动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成效。

此次活动选址于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实践基地——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充分展示了民安街道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显著成果。此外,“侯亭渔歌”项目作为翔安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通过“渔趣经济”激活了乡村资源。该项目创新性地引入社会资本,打造了集亲水沙滩、智慧虾池垂钓、非遗赶海体验等沉浸式业态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同步实施“开发+治理”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了废弃资源向资产的转变、生态空间向场景的转化。“侯亭渔歌”项目已带动80余户村民就业增收,村集体年增收超百万元,形成了生态、生产、生活融合的乡村振兴样板。

来源:福建日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