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农业

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达成8.1亿美元采购意向

日期:2013-09-22 22:31:54 字体大小:

中秋小长假里 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

  “我的3秒钟折叠自行车在南京一炮打响,当年在大陆销售额增长35%。”

  ——名品会参展台商许世彦

  “去台湾太远,跑一趟展会,正宗台湾风味的芍药面、鱼松、肉松,就能变成家里餐桌上的新花样。”

  ——参观展会的市民陈女士 如今,“南京模式”已成功复制到全国14个城市,大批中小台商借名品会到南京“试大陆水场的水温”,又从南京出发。

  ——我市会展办人士

  “去台湾太远,跑一趟展会,正宗台湾风味的芍药面、鱼松、肉松,就能变成家里餐桌上的新花样。”

  ——参观展会的市民陈女士

  如今,“南京模式”已成功复制到全国14个城市,大批中小台商借名品会到南京“试大陆水场的水温”,又从南京出发。

  ——我市会展办人士

  昨天,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在超高人气下闭幕,直到闭馆,位于河西的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依旧人头攒动。记者从市会展办获悉,这4天前来观展的市民人数再创新高,达到36.8万人次,采购商与展商达成意向采购协议8.1亿美元。

  市会展办主任尹文说,这场展会绝不是昙花一现的繁华与热闹。回首办展的5年,对大批中小台商,台湾名品交易会是一年一度的机遇,他们到南京“试大陆水场的水温”,又从南京出发,开拓大陆市场;对南京而言,这场交易会不仅是市民一年一度的“欢乐嘉年华”,更是城市发展产业、提升影响力的绝佳机遇。

  到南京“试水”,从南京出发走向全国

  台湾贸易中心王志刚董事长透露,这些年,交易会上80%参展企业找到了代理商,进入大陆开拓市场。今年,当很多市民好奇地询问,台湾精品馆的商品到哪里买时,精品馆馆长李惠玲已经可以胸有成竹地回答:“其中20件立刻就可以在百脑汇、神州数码等卖场买到。”

  名品交易会提供的机会对于台湾中小企业来说尤为珍贵。单枪匹马进入大陆市场,不熟悉环境,他们迫切需要先“试试水温”。东润水资源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特别助理郭清水说,他们公司从事的深层海水产业,在台湾都算是新兴产业,如果没有名品交易会,他们根本不敢来大陆开拓市场。这些年,以名品交易会为“跳板”,他们开发的保健品、瓶装水、果醋、美容保养品已经在南京、厦门、上海等多个城市铺货。

  台商许世彦也是名品会的“铁杆粉丝”,他的美利达自行车展区每年都占据最显眼的位置。对第一次参加交易会的经历,他至今记忆犹新。那年,他的3秒钟折叠自行车一炮打响,当年在大陆地区的销售额增长35%,江苏地区的增长更高达80%。如今他已经在南京开了数家连锁店。

  COCO奶茶、豪大鸡排、鲜芋仙……几年前南京市民在交易会上排长龙才能吃到的美味,如今在街头巷尾就能觅到踪影。市会展办人士介绍,不少台湾企业最初是用纸箱向大陆发货,很快就改为专业的集装箱货柜发货,南京成为他们在大陆创业的第一站。

  王志刚打了个比方,台湾是一个小水塘,只能养小鱼,如果台湾与大陆携起手来,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合作,就可以把产业这条“鱼”养大,就能在世界市场的广阔海洋里遨游。

  市民青睐的“台湾游”,城市产业的发展机遇

  每年的9月份去一次国际博览中心,模拟一次“台湾游”,已成为不少市民的习惯。

  从国企退休的陈女士是今年30多万参观大军中的一员,开馆第一天她就去了,“心急,想早点去瞧新鲜。”昨天下午她又跑了一趟,“撤馆的时候,买东西便宜。”几年展会跑下来,陈女士积累了不少经验。她说,去台湾太远,而跑一趟展会,正宗台湾风味的芍药面、鱼松、肉松,就能变成她家餐桌上的新花样。

  从特色小吃到文创产品,从高科技产品到医疗美容等服务业……这五年,一个又一个台湾产业从台湾名品交易会出发,渐渐融入南京市民、大陆百姓的生活。今年展会期间,台湾医院的转介平台、术后疗养医院开到了南京,台湾月子中心已在南京选址,这些企业将成为我市高端消费市场的补充。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