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林台创园内生机盎然

“台湾美辣王”丰收啦

鲜花销往各地
核心阅读
近年来,随着滇台两地在农业、经贸、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云南在台湾知名度不断提高,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和农业发展条件为台湾的“精致农业”找到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滇台两地农业合作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家、投资者和科研技术人员投身红土高原,与云南同行一起共同耕耘绿色的未来。
特色互补 天作之合
云南与台湾纬度相近,植群、农作物相像,发展的方式各有特点。“云南农业发展近年来进步很快,经营规模很大。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云南农产品出口额却保持增长,这就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所在。”台湾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王亚男表示,台湾农业发展已经步入精致农业阶段,农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营销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云南可以借鉴台湾农产品保鲜技术以及营销经验,而台湾则可以借助云南规模化种植这一平台实现产业延伸。”
2011年9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决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云南在努力探索现代农业新路,也让更多的台企和科研机构“怦然心动”。
“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高效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引进与交流、农产品质量安全、优质安全生态农产品生产技术、科技型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意农业、庄园经济等方面是我们向台湾学习、合作的重点。”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学林表示。台湾农业特点和优势在于农会组织功能齐全且运行规范、科技创新和运用能力较强、精致农业颇具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而云南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在于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多样的物种优势、突出的地缘便利、良好的产地环境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展合作,主要是云南向台湾“取经学艺”,而台湾则是通过云南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样的互补条件实际上奠定了滇台农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平台对接 合作升温
全方位深化合作,是滇台两地农业共同耕耘未来的最佳途径。在找到共同的发展契机后,近年来,滇台农业合作迅速升温。
楚雄州元谋县,规划面积43万亩的云台高原特色有机农业产业合作示范园项目吸引了不少台商的眼光,园区将引进来自台湾的种植技术、蔬果新品种、农技人才,实施台湾特色水果的引种以及有机食品精深加工,构建完整的有机农产品标准化产业体系,以实现技术、管理与优势资源的有机结合。来自台湾的生物菌肥专家、种植企业代表在考察后认为,这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发展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完工后,台湾青枣、莲雾、火龙果等水果将引入园区进行示范种植。
为了进一步为滇台农业合作营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产业对接机制,通过一年一度的云台会、昆交会和南博会等平台,推进双方开展产业项目的有效对接,两地相关科研机构、院校开展学术研讨会、共建实验室等交流合作活动也日渐活跃。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资源条件,使云南越来越成为吸引境内外投资开发农业资源的一片福地。近年来,我省农业领域吸引外来投资总量快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结构明显改善。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省农业领域境外招商引资企业259家,台资农业企业就近百家,投资额突破4亿元人民币,且大部分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08年12月,云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在石林创立,目前园区已引进入驻企业38家,其中台资企业8家、投资亿元以上企业7家,开工在建项目14个、投产项目9个,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特色种植、生物技术等主导产业互促发展的格局,年产值达5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