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试验区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这一核心任务,大胆探索、勇于突破,充分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制度创新成效显著,改革开放红利在更大范围内得以释放。在福州、厦门、平潭三片区和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第三方评估,推出第19批48项创新举措
推进贸易通关便利化为外贸增长保驾护航
▲ 打造功能集合运用的海关一体化“智慧企管”平台,方便企业和海关自身操作管理;
▲ 创新陆地港出口转关直通业务,福厦海关监管互认,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促进自贸试验区内外联动发展;
▲ 打造智慧港口引航站,加强船舶的到港、作业和离泊信息交互,减少流转环节,提升港口生产效率;
▲ 实施进口冷链食品溯源疫情防控一体化智慧监管。通过“制度+平台”双轮驱动建设模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溯源工作。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本批创新举措进一步为外贸企业省下时间、省下费用,促进跨境贸易更快捷、更通畅,助力稳外贸,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金融开放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明显
推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大幅节约企业开立及管理账户的时间和成本;推动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试点,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同时,有效降低资本项目业务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
特别是在出口信保方面实施一系列创新,帮助外贸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 区块链出口信保保单线上融资,通过业务流程线上化、凭证电子化,缓解银行贸易背景审查难题;
▲ 建立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资金池,解决传统逐票融资工作量太大的痛点,实现外贸企业贸易融资替代流动资金贷款的融资需求;
▲ 创新海外工程出口信贷保险新模式,提升海外工程项目可执行性与承包商经营的稳健度,解决海外工程付款资金来源问题等。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率
▲ 建立涉自贸试验区民商事纠纷诉调仲执一体化机制,拓宽多元化纠纷解决渠道,为当事人提供多途径、多层次、低成本的高效便捷服务;
▲ 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模式,将公证前端预防纠纷和法院末端化解纠纷的职能串联起来,提供更多元而专业的纠纷解决途径;
▲ 推动破产企业司法行政协同改革,将破产企业破产程序中主要的三个部门无缝衔接,减少企业多头跑的麻烦等。
基于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商事领域的系统性制度创新探索,初步建立了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政府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积极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
▲ 省级定制医疗保险开放港澳台同胞参保,健全台胞在闽医疗及普惠保险保障制度;
▲ 实现证券公司台港澳自然人非现场开户;
▲ 创新台胞“薪速汇”业务模式,突破传统台胞线下薪资汇出业务操作模式;
▲ 试点台湾海上乘务人员证书经备案即可执业,促进两岸海上交流便利化;
▲ 创新台胞诚信闪贷,解决融资难题;
▲ 建立“三调三进”涉台解纷新模式,构建台湾地区有关规定查明平台,为台胞台企提供精准专业、便利快捷的法律服务。
以上创新举措体现了福建自贸试验区坚持对台特色,在产业合作、金融开放、人员交流往来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探索。
以营商环境为支点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仅在企业纳税便利化方面就推出了以下一系列创新举措:
▲ 跨境电商企业“零跑腿”缴税模式,实现跨境电商企业足不出户远程缴税;
▲ 建立“关税e保”通关保额评估平台,节约企业成本;
▲ 推出八闽办税码,实现精细便捷的办税服务,打破部门信息孤岛;
▲ 税企互动平台直连快办、税银互动无感缴费、车购税智能申报体系等。
其他优化营商环境的创新举措还包括:产业发展“五个一”专业孵化服务模式,从孵化单个企业到孵化整个产业,助推细分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配电“云托管”模式,采用“线上实时监测+线下设备运维”的方式,提高企业用电可靠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等。
通过制度创新,保证营商环境的优化具备持续动力,为企业增长、产业聚集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自贸政策研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