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用好交流平台。随着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入,全市要借助海峡论坛和举办农博会·花博会等活动,不断深化两岸基层民众交流,组织两岸农民双向恳亲交流、经贸合作,融合两岸同胞感情。全市着重开展“两岸基层农友手牵手”活动,全面推动两岸涉农组织、农业团体、乡村基层的常态化对接交流;同时,全市进一步加强两地基层农民的技术观摩与交流,取长补短,加快推广台湾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以及精致化、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经营理念,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二是建设交流载体。全市要进一步建设好“海峡两岸新型农民交流培训基地”,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每年不定期地举办若干期培训班,立足本市本省,辐射海峡两岸,结合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常态化地举行两岸新型农民培训,邀请两岸农业专家、教授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农民专家等前来授课,并结合讨论交流,实习考察等活动,培育一批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努力将交流培训基地建设成为海峡两岸农业交流的综合基地和海峡两岸基层民众交流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