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省际交流大会规模的不断扩大、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大项目逐个落地,新客商不断慕名加入,外省在陕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12年4月,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最大外资单体项目,一期第一阶段投资70亿美元的韩国三星公司项目落户陕西西安正是最佳诠释。
——写在第十七届西洽会即将开幕之际
从5亿到破百亿元的外资项目签约总额,从仅有21个内地代表团参会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万客商云集,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成功走过16个年头的西洽会,不仅是陕西的“金名片”,更是世界了解中国、感知西部的绝佳窗口。
从区域性经贸洽谈会,到全国性经贸盛会,再到面向世界的经贸合作大平台,十六载嬗变,西洽会不光让西部收获融入世界的喜悦,更看到一幅以开放合作为路径的发展宏图,成为东中西部共生崛起的最好见证!
合作向纵深迈进
如今的西洽会,已成为投资洽谈、资本合作、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的综合性平台,交易范围也由内贸为主向内资、外资、外贸、产权、科技成果等全方位拓展。不仅强劲推动东中西部互动,而且实效显著,西洽会“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宗旨正在充分体现。
在第十六届西洽会上曾掀起一股连云港热。江苏连云港市和陆桥沿线城市在开幕当天一举签下21个合作协议,总投资超过306亿元。当天,由连云港港口集团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共同投资的西安路港大陆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与此同时,连云港—西安—昆明航线也正式开通。同属西部省份的新疆代表团的成果也是一箩筐。尤其是新疆代表团带来的太阳能及其装备制造、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在第十六届西洽会上一飞冲天,共签订28个项目,投资额153.63亿元,占签约项目总金额的34.76%。新能源占比提高幅度之大、量之多在历届西洽会上所没有。
既推动西部“走出去”,也吸引外部资源“走进来”。陕西与全国各省区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愈加密切和深入。据统计,第十六届西洽会我省省际间合作投资总额4634.83亿元,签订引进内资合同项目746个。截至2012年底,签约项目落地顺利,履约率良好。其中,西安市外资合同项目履约率已近七成;咸阳、渭南、榆林三地签约的590个项目履约率均达到100%。即将召开的第十七届西洽会重要会议之一的省际经济合作交流大会更加强调项目“无缝对接”,扎实有效推进省际项目合作,实现共赢。
随着省际交流大会规模的不断扩大、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大项目逐个落地,新客商不断慕名加入,外省在陕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如北京银行与延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01亿元设立的关天产业基金暨延长低碳产业基金公司项目、广东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44亿元的陕西瀚博实业有限公司金域华府项目、山西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的智能IGBT模块研发生产及3兆瓦风力发电机生产项目等一批新投资的大项目开工建设。
透过西洽会,东西部省区市争相发声:让外部需求有效放大,让机会落地为市场成果。
与全球深度对话
梳理十六届西洽会,不难发现,西洽会是西部国际化进程中绕不开的亮点。
1997年第一届西洽会,大会的主办单位只有1个国家部委和6个省市政府。
2001年第五届西洽会,首次专门设立外资馆,不仅成为陕西重大项目对外商推介的主要平台,也成为外商在陕西寻找商机的主要途径。外商的积极参与,让西洽会由最初吸引外资的单向招商活动,发展成为开展国际双边投资合作的盛会。
2012年第十六届西洽会,仅G20成员国就占到二分之一。黑皮肤、白皮肤、黄皮肤……约3500名境外客商1122个团组参会,其中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企业142个团组,共签约利用外资总额107.48亿美元。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影响下,西洽会交出的成绩单如此精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破百亿”,是投资者用真金白银对新陕西、新西部、新机遇、新格局的“拥趸”,也是西部对接世界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更是西部与全球高手对话的豪迈、自信和姿态。
2012年4月,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最大外资单体项目,一期第一阶段投资70亿美元的韩国三星公司项目落户陕西西安正是最佳诠释。
2013年第十七届西洽会开幕在即,执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霍朝华介绍,今年省内外展位供不应求,境外、台商申购展位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