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琼岛大地上跳动着的脉搏。
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着力点,海南充分发挥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这三大优势,按照“把海南打造成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务实合作。
搭建平台 促进交流合作
博鳌亚洲论坛、中非合作圆桌会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一个个“国际范儿”十足的对话交流平台,搭建起了海南务实合作的桥梁。
依托博鳌亚洲论坛,海南进一步提升其开放程度。近年来,海南着力打造“博鳌公共外交基地”“三亚首脑外交和休闲外交基地”“万宁中非合作交流促进基地”和“海口侨务交流示范区”等外事交流合作平台,以及“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南海合作分论坛”“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等一系列对外交往平台体系,搭建了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桥梁,推动产业项目的务实合作,开创了海南“小省大外事”“小省大侨务”的局面。
当前,海南省正积极实施《海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交流合作五年行动计划》,该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海南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的总体目标和15大行动计划。
海南有390多万琼籍华侨华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是海南建设发展过程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该行动计划中,海南华侨纪念馆项目启动建设让乡亲们激动不已,海南的华侨文化、华侨精神将在这里被记载、传承和弘扬。
加快“引进来”“走出去”
智者求同,择宽而行。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上,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向与会者呼吁,深化务实合作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倡议上,要转化为具体的政策、项目,取得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与东盟国家各省市共同打造“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
一直以来,海南鲜明的开放态度得到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回应。
2017年7月,海南分别与菲律宾巴拉望省、印尼巴厘省签订友好协议,截至目前,海南各城市已经与54个国外城市结为友城。不断扩大的“朋友圈”,是海南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直接成果,而友城的缔结又为双方发展创造了更多机遇和发展潜能。
在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下,海南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汇合点不断扩大。海南省商务厅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处负责人王鸿毅介绍,近五年,海南新增境外投资企业165家,实际对外投资(非金融类)66.21亿美元。
发挥优势 服务外交大局
“走出去”的不仅有企业,还有海南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文化。
过去两年间,海南医疗义诊队在柬埔寨创造了一段令人传颂的佳话。不到1年时间里,海南省委、省政府集合多方力量组成工作团队,先后4次前往柬埔寨开展“中国海南·柬埔寨光明行”义诊活动,共实施543台白内障手术,成功率达100%。
乘着“一带一路”东风,海南走上了国际大热区的舞台,从海南走出去的热带农业科技也影响着大热区的农业发展。
获悉海南成功狙击椰心叶甲入侵后,马尔代夫便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希望与中国签订椰心叶甲防控技术协议。从2014年开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派出专家帮助马尔代夫建设椰心叶甲天敌工厂和椰子害虫联合试验室,解决了椰心叶甲天敌人工繁殖和室内饲养技术问题。
国门有界,文化无界。当柏林魁珀尼克民俗舞蹈团的舞者们跳跃在海南的舞台上,当海南省歌舞团舞蹈诗《黎族故事》在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亮相,跨越国界的舞蹈语言串起了海南与各国人民的深深情谊。
今年正值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海南在自身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始终以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成果积极扛起国家担当,迈出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坚实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