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农业

福建厦门二十七条政策促进农业发展

日期:2012-03-12 14:34:41 字体大小:

【核心提示】

  三月的厦门,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我市的“三农”工作,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昨天下午,备受瞩目的2012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为今后厦门广袤农村的持续腾飞,又一次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如今,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春风,让厦门大地激情涌动。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若干意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昨天,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与林业局局长洪春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三农”工作思路,展望未来美好前景。
 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
    记者:近年来厦门的农业发展有目共睹。您能简要地介绍一下去年我市农业发展情况及今年的主要目标吗?
  洪春火:2011年,我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都市型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农村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城乡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今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市党代会精神,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同城化、一体化、“五个厦门”的要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为核心,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基础,着力农村民生保障,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为厦门当好“三个排头兵”作出新贡献。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以上。
今年出台的政策含金量高
记者:有消息称,市委市政府今年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厦门农业农村发展。该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洪春火:今年初,中央和省委分别下发了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为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村民生保障,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审定,于近日出台《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若干意见》。
  政策有二十七条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和强化组织保障等五大方面。应该说,今年出台的政策含金量高,如果能很好地贯彻落实,将有效促进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收入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去年我市也出台了一系列农民增收政策,有效确保了农民收入水平和增幅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的好成绩。今年有哪些举措促进我市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洪春火:这些举措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鼓励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本市紧缺的技能性就业岗位培训,新增的绿化、保洁、安保、社区物业等公益性岗位优先聘用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对相关证件齐全的个体工商户招收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差额由财政予以补助。二是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用好用足人均15平方米集体预留发展用地政策,鼓励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利用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市级每年安排一定指标用于集体股份项目建设。各区可因地制宜选择建设地点和建设方式、建筑规模,引导和支持失地失海农民投资入股发展现代物业和第三产业等配套项目,市财政按不高于项目总投资10%给予资金补助,岛外区财政按不低于10%的项目投资额给予补助。三是实施财政反哺惠农政策。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由36元提高到48元。对承担基本农田管护责任的村,继续按每亩每年200元的标准给予基本农田管护费补助。
加快“菜篮子”产品直控基地建设
记者:如今,普通市民最关心的,莫过于他们手中的“菜篮子”。厦门接下来在农产品供应方面会有哪些扶持政策?
  洪春火:市民手中的“菜篮子”,也是我们十分关心的。接下来,我市将通过重点流通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加快规模化的“菜篮子”产品直控基地建设,五年内建成7.5万亩的市域内外市级直控蔬菜基地、年出栏50万头的生猪直控基地、3万亩的直控水产品养殖基地。与此同时,市财政每年将安排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菜篮子”产品的基地建设、供应保障、应急调控。此外,我市将培植一批规模化、专业化“菜篮子”重点流通企业,完善“菜篮子”产品现代流通主渠道。
  当然,我们也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区、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监测体系,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预测预警固定监测点建设,完善“三品一标”认证体系,为市民提供放心安全的农产品。
  记者: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的亮点之一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我市在这方面有哪些设想?
  洪春火: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我们的计划是,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精深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领域科技创新。同时,厦门还将完善农村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整合乡镇站所资源,加强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引导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项目。
 支持台湾农业企业在厦设总部
    记者:作为两岸交流的桥头堡,我市还承担着农业部唯一批准的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基地建设任务。请您谈谈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洪春火:对台交流合作是我市农业发展的特色,我们一定会发挥国家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作用,持续办好海峡两岸农渔产业对接会,加强两岸农业人员交往和信息交流,促进良种、加工、设备等对接合作。
  不仅如此,我市在支持台湾农业企业在厦设立总部的同时,还鼓励台湾农渔会等民间组织在厦设立办事机构,支持农业部涉台协会在厦分支机构开展交流活动。另外,厦门鼓励两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加强两岸农业科研合作,积极开展对台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及先进营销理念的引进消化吸收及推广应用工作,加快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厦门海峡农业高新技术园、同安国家农业科技园等一批区域特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八大举措推动农业基础建设
   记者:我市准备从哪些方面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洪春火: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厦门农业产业化水平每年都在上新台阶。今后,我们引导促进其发展的举措,主要包括提升种苗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农业龙头企业一次性给予奖励50万元,向中国证监会申请上市并正式受理的给予20万元奖励补助;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市、区财政予以一定补助。
  记者:农业农村要发展,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必备的条件。那么,我市今年在政策上将如何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洪春火:为推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准备了八大举措。一是加快莲花水库、长泰枋洋第二水源枢纽工程以及一批重点流域治理项目等水利工程建设;二是继续推进旧村改造和老区山区建设等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三是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1亿元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争建成一批农业示范园区和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四是加快推进主要水源汇水区域环境整治,研究制定水源地畜禽禁养补偿政策,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防治农业种植污染,加快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修复能力;五是稳妥实施移民造福工程;六是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今年确保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2.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规划、建设一批镇、村森林公园;七是大力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八是统筹城乡公共设施管护,从2012年起,农村(含“村改居”社区)路灯、环卫、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费用由区、镇财政负责。
  记者:我市当前和今后在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方面有哪些思路?
  洪春火:推进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主要涵盖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和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改革两个方面的工作。今年厦门将全面启动农村集体资产改制,已实施“村改居”满五年的社区,应在三年内基本完成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工作,其他“村改居”和行政村要试点推进集体资产改制工作。
  同时,以“村改居”为重点,我市还将依法、科学理顺社区居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和关系。对实现职能剥离的社区,将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各区在财政转移支付和干部待遇等方面给予享受城市社区同等待遇。需要指出的是,岛内各“村改居”社区要在三年内完成职能剥离,岛外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