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农业

闽商:中国海洋文化的践行者 海上丝绸之路的创建者

日期:2016-06-20 10:47:38 字体大小:

6月17日,作为第五届世界闽商大会的重要活动之一,《闽商发展史》首发式在福州隆重举行。活动结束后,其总主编苏文菁教授接受了记者专访,详细介绍这一系列书籍的编纂经过及研究发现,言语之间充满了对闽商这一特殊群体的敬意。

盛世修史 弘扬闽商精神

据介绍,2004年,福建省举办了第一届“世界闽商大会”。经过上下多方努力,今年已是第五届了。以“世界闽商大会”为契机,福建人民认真思考福建的区域文化个性,探究福建的区域经济特色,总结福建的区域文化精神。首届世界闽商大会以32个字即“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从行为特征上概括了“闽商精神”。第二届与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则以《闽商宣言》和《大爱闽商》,充分说明“闽商是中国各大商帮中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最具商业精神且极具海洋个性的商人群体”。

苏教授介绍道,在十多年的闽商文化研究过程中,2010年的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是个里程碑。闽商文化通过一系列的标志性活动发出了自己的声音。首先是大型历史文献片《闽商》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进一步展现了闽商作为“中国海洋文化践行者”的风采。第二是八卷本的“闽商文化研究文库”,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了中国海洋文明与闽商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第三是“首届闽商文化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来着十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共同探讨属于世界的闽商文化。第四是学术期刊《闽商文化研究》的出版发行,该刊物成为从学理的视野凝聚全球的学术力量、共同研究中华文明中重要的海商群体。

“2010年夏,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的热度还弥漫在福州的空气中,福建省有关部门即已着手部署以后几届世界闽商大会的筹备工作了。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开启了《闽商发展史》的编撰工程。”

据悉,《闽商发展史》工程共十五卷,除“总论卷”之外,还包含福建省九个设区市,港、澳、台、海外以及国内异地商会分卷,时间上从福建目前可追溯的文明史开始,下限为2010年5月、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结束。其中,《闽商发展史·总论卷》已于2013年6月第四届世界闽商大会召开前夕出版,成为献给大会的一份厚礼。

纵横千年 行商五湖四海

“福建是中国海洋文明最为典型的区域,闽商即海商,是中国海洋文化的践行者,行商全球、汇通天下是其文化性格。”

据分析,中国东南沿海从唐代末年开始就在以阿拉伯人为主的海洋贸易的拉动之下,逐渐融入到亚洲海洋贸易圈中。唐朝中叶,由于怛罗斯战役(751年)的失利与“安史之乱”(755-763年)的爆发,黄河流域生灵涂炭,陆上丝绸之路无以为续,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由西北开始向东南沿海转移。拥有台湾海峡、兼得北上南下地理优势的福建成为构建中古世界海洋经贸交通与文化交往的重要枢纽,闽商群体华丽亮相。

到了宋代,由于“开洋裕国”政策的实施和福建市舶司的设置,“闽商”开始走向历史前台,与阿拉伯等地的商人共同编织了亚洲贸易网络,成为中古时代亚洲海洋贸易的主体。执中国造船技术之牛耳的闽商,驾驶着福船不断地沿海岸线向南向北,在东北亚、东南亚以及印度洋、非洲西海岸开拓出一个又一个贸易市场,促进了中华物产与中华文明的海外传播,以及东南亚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即使在实行“海禁”的明代,闽商也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将古典意义的“海商集团”发挥到了极致:一个是在明政府许可的朝贡贸易体系中进行的;另一个则是明政府禁止的个体海上贸易。就第一个层面而言,闽商曾创造了不少故事,包括“郑和下西洋”、“闽人三十六姓使琉球”等。

“明中后期,闽商甚至发展到了这样一个新的高度:参与并推动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过程,其所从事的国际贸易促使全球白银流向中国,并非良港的漳州月港成为明代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从这个意义上看,漳州月港的地位相当的独特:它是中国人主导的海上丝绸之路与欧洲人主导的大航海的交汇点;漳州月港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大航海网络的重要节点。之后的清代,闽商也在不少方面有所拓展,包括让武夷茶产生全球性影响、在省域之外落地生根与在地化、成为广州十三行行商和闽台对渡的郊商等。”

进入20世纪以来,闽商紧紧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工业技术向东南亚转移的机遇,实现了从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移,成为不少产业的领军者和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者,为发展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闽商有了新的拓展,其突出表现就是“侨批业”及其网络:维系着新中国初期与国际经济的关系,成为新中国重返国际舞台的中介之一。这些历史的积淀,使得改革开放初期,闽商与粤商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试验者。

新的时代 肩负新的使命

“温故是为了知新。我们所有参与编撰《闽商发展史》的人员,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经历了学术观点的转变或思想认识的升华,有了重新认识家乡、认识传统文化和区域文化的新视野,也深深感到,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闽商文化研究需要承载更多的责任,应该注入新的活力以焕发其新的魅力。”

据介绍,经过十多年的整理和研究,目前,闽商文化已获得了如下几层面的学术认同。第一,闽商所代表的海洋文化是福建人民的精神家园、福建人民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核心精神。第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在的文化动力,是建设中国海洋文化体系的本土的文化基因,是中国重返世界舞台、与世界平等对话的重要话语体系。第三,闽商文化所代表的中华文明构成了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苏教授介绍,在研究编撰《闽商发展史》学术工程的近7年时间里,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并全面实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我们深感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商帮闽商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特别是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践行者闽商群体与闽商文化的梳理、总结与弘扬就越来越急迫。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人民无疑需要新的知识体系;我们的政府需要新的执政资源;新闽商需要唤醒身上的蓝色基因。闽商前辈为我们创建了联接世界、货通天下的传统丝绸之路;今天的新闽商也必将成为建设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核心力量。在此过程中,我们这些读书人愿一路追随、勠力同心,让闽商文化与闽商财富共成长。”苏教授如是说。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