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来,插一株秧。”在宜兰县头城休闲农场,人称“卓妈妈”的创始人卓陈明将农场定位为充满生命力与学习性的“农村体验学校”,游客在这里可以卷起裤管,戴上斗笠,学习插秧、种菜、养羊等农活儿。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作为台湾最早的休闲农场之一,这里吸引了很多内地、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地的游人,年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
在苗栗县的飞牛牧场,一进牧场的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奶牛,不论是奶牛雕塑还是奶牛卡通,还是小超市里的商品,无不显示其农场的主题。牧场的导览员说,餐厅就是早期的牛舍改建的,偌大的放映厅就是原来存放牧草的谷仓。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让你在风光无限的自然牧场里,体验一把当酪农的生活。农场里除了鲜奶、酸奶、奶酪等食品外,还有牛奶洗发露、润肤霜等衍生品。这里的年客流量有二三十万人次。
花露休闲农场创办人陈基能,一进大门就直接带我们参观农场的创意公共卫生间,卫生间里的便池是专门烧制的花朵形状。最令人记忆深刻的是,参观他的“香草能量花园”前,游客要先把眼睛闭上,“集中心念,听到水的声音、风的声音、鸟的声音,要让五官有幸福的感觉。”在他只有50亩大的农场里竟然还兴建了植物精油博物馆,用心展示了很多最古老的生产植物精油的生产器具。10年前他的农场开始转型提炼植物精油,研发的迷迭香精油洗发露今年产量可达10万瓶。
创意为先,以情动人
创意是休闲农业产业的一个重要核心。
有人总结,大陆休闲农场在硬件上投入很大,但台湾胜在用心,打创意牌、人文牌。
用情感打动游客,展现当地人文风貌,也是一种软实力。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理事长张玉成举了一个例子:台湾休闲农场主人送客的时候,都热情到“送客送到目中无人”,意思是客人乘坐的车开走了,看不到人了,他还在那里满脸笑容地招手告别。
而在飞牛牧场,当游客试吃牧场自产的鲜牛奶时,热情的女导览员自然而然地手上挎着垃圾袋,边走便收纳游客手上的奶瓶等垃圾物品。对环境的爱护已深入到人们的心里。
由17家小型的有机农场共同组成、面积800多公顷的宜兰县中山休闲农业区是台湾最早的休闲农业区之一,连续3届全台休闲农业评比第一名。农业区发展协会总干事林文龙说:“农场最大的产值是农民的水平”。这里的每个农场都由农民亲自做导游,向城市游客“讲农村的事”。
叁传承乡村文化 政策引导推动
“农民自己觉悟,政府再加以引导,这样效果最好。”谈到转型休闲农场的发展,张玉成这样认为。
通过一系列措施,台湾休闲农场在强化城乡交流及地域活化、鼓励游客亲近自然、增益农村收入、促进农民安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香格里拉休闲农场的创建者张清来,今年62岁,业界尊称他为台湾“休闲农业教父”。张清来由衷地热爱着脚下土地,他一直说农村文化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化,他两个学有所成的儿子也留下来和他一起努力。他说,农村大地才是最好的教材,农民是最好的教育家。
头城休闲农场也是最早的台湾休闲农场,已有36年历史,76岁的创始人卓妈妈,因为热爱乡村生活,早年以全部积蓄拥有了这块山地,一直耕作数十年,她的儿子在法国留学后回到农场继续开拓这片土地,她的孙子也对农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台湾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从上到下形成休闲农业管理、辅导体系,相关政策法规相当完善,保证了休闲农场旅游的有序发展。据了解,台湾休闲农场都要通过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有的重点农场要申请通过环境教育场所认证。在相关政府部门推出的环境保护法规里,规定中小学生和政府工作人员,每年都要按规定到像休闲农场这样的环境教育场所进行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