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农业

2014福州渔博会观察:到海底“寻宝”去

日期:2014-10-28 23:05:52 字体大小: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台湾渔民率先到福建开展石斑鱼的养殖,拉开了闽台渔业交流的新篇章。经过30多年的发展,渔业交流合作已成为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本届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渔博会”)共吸引了台湾16个渔会组织、20余家渔业公司参加,推动了闽台渔业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台湾渔会的秘密

  此次前来参展的台湾展商几乎都是当地渔会牵头组织的,展示了密集而强大的台湾渔会服务体系。台湾渔会会员有42万余人,遍布全台40个渔区的渔会组织就如同大树的枝干一样,为各地渔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台湾海洋大学教授郑学渊告诉记者,台湾渔业技术之所以发达和渔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海洋渔业大学最新的科研成果也都是通过渔会牵头,传递给渔民。而渔民在生产上遇到什么问题,也都可以通过渔会集中传达。每个月各地渔会都会邀请专家学者到生产一线为渔民排忧解难。

  台湾水产品流通渠道主要为出口和内销。出口业已成熟稳定,主要以冷冻产品和优质高档活品居多;内销渠道除卖场超市外,鱼市直销是很重要的方式。台湾鱼市场一般隶属各地渔会,有完善的鱼货分级制度和拍卖制度,对承销商、拍卖者、结算系统的管理都十分成熟。因此,在台湾,渔民只需一股脑地把鱼运到当地鱼货市场,剩下的销售环节几乎不用渔民操心。

  屏东养殖渔业运销合作社理事主席黄再团表示,大陆能够对接的渔会组织比较少,渔民各自作业或是“公司+渔民”还是大陆当下的主要模式。因此,未来两岸在渔会及大公司的基础上,探索深度合作的空间巨大。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