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海峡农业

引进台资茶厂“活水” 大田茶产业转型升级

日期:2010-11-01 20:59:10 字体大小:

大田茶史悠久,清朝曾为贡品晋京。但由于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加工技术落后,大田茶叶价一跌再跌。十年前,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只剩不到万亩。

1999年,台商陈志峰偶然到了大田,发现这里的自然环境与台湾的高山茶园相似,是发展高山优质生态茶的理想区域。由于当地种茶成本较台湾便宜35%以上,当年陈志峰就决定到大田种茶,并注册成立了大方广茶叶公司,并于次年春季开始制作春茶。大方广公司原料不够,就在当地收购茶青,每公斤收购价4元左右,比当地茶农原先加工后的茶叶还贵。周围的茶农听说台商加工后的茶叶一公斤能卖到三五百元,怎么也不明白,自己的茶叶却卖不到10元,一样的茶叶为何价钱差这么多?

大田茶农第一次认真琢磨起自家茶叶和台湾茶商茶叶的不同。这些台商的陆续进驻,可以说为当年停滞不前的大田茶叶注入一股“活水”。在品种上,当地原来一直种的“福云6号”毛蟹等老品种,产量虽高,但品质不尽如人意。而台商引进了金萱、软枝乌龙、翠玉三个台湾经典品种,全都落地生根,不仅适应当地环境,而且品质优良,售价节节攀升。

在技术上,台资茶厂也让大田茶农开了眼界,第一次看到台湾引进的全自动化制茶设备。这些设备不但方便、卫生,也减少了制茶过程的二次污染。台商引进台茶工艺,在作青上多翻少摇,延长作青时间,使茶汤色泽翠绿;在做形上,速包机、平揉机等取代了整形机,使茶条圆紧、色泽嫩绿,同时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等营销模式,都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另外,台商对农残的严格控制更是对当地农户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茶永萱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萧武倩告诉记者,他落户大田后,马上购买了两台电脑,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并无偿教授当地茶农如何正确使用农药,把农残降到最低。与此同时,他还购买了检测农残的光谱仪,检测自家茶叶农残数据,并承诺如果其茶叶检测出农残超标,将进行百倍售价赔偿,由此吸引了许多客户。

台商示范带动,再加上当地相关部门的积极引导,如今,大田茶从2000年的每公斤二三十元,年年翻番,最高卖到了每公斤4000元。当地茶叶加工厂达1800多家,涉茶产值约4亿元,其中,台资茶厂近10家,并成功研发了江山美人茶、贵妃茶等台式茶类。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