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蔚蓝的海岸线上,还是在翠绿的山林里,昨天都洒满金色的阳光。大嶝农渔民转产就业基地、大嶝街道双沪社区“富美乡村”典型点、新圩镇面前埔村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翔安“创业者之家”等场所,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人们一路思考、一路交流,相互借鉴、拓宽思路。
这场马不停蹄的分组参观活动,是昨天翔安全区农村工作会暨转产就业工作推进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会议,翔安区传达学习了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翔安今年的“三农”工作。翔安区委书记陈永裕在会上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对于破解“三农”难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意义重大,翔安各级各部门必须以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蓝本,以“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关键、把握大势,加快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现代化、建设方式现代化和生活方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良好局面。
在昨天这一牵引着千千万万农民朋友目光的会议上,翔安区“双十佳创业者”及“创业达人”还走上领奖台,接受那一份份用汗水换来的闪光荣耀。
去年“三农”工作成绩斐然
内厝镇美山村,数台运转了一天的挖掘机旁,一条通往村外的新路在昨天落日的余晖中初现雏形。这条路,将同村里其他如火如荼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一道,引领村民走向新生活。以上只是一瞥,如今,市委、市政府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让翔安区的广袤农村每一天都在悄然变化。
完成10个新村重点村、16个农村公路项目、56座农村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的建设,“村村通”有线电视入户率提高至96%……去年翔安区“三农”工作的成效,从以上一组数字便可窥见一斑。不仅如此,翔安还积极培育现代高优农业,国内最大的白金针菇自动化生产基地也在这里建成投产。
被征地与退养农渔民,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去年9月开始,翔安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为载体,启动实施被征地与退养农渔民转产就业试点工作,目前已转移农村劳动力7298人。
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为翔安区新一年的“三农”工作,铺展开新的美丽图景。从昨天的会议上,人们不难捕捉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共繁荣”等重要关键词。
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是翔安区促进“农业强”的主要思路。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该区将加快高端化、智慧化、生态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为了让农民朋友们的“钱袋子”都鼓起来,翔安提出的策略是“两手抓、两手硬”——一手抓好现代农业促增收,一手抓好转产就业解民忧。据透露,接下来,翔安区将在“民生十五条”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形成一整套覆盖全区的促进被征地与退养农渔民转产就业的政策体系。
百姓富与生态美,将在翔安更有机地统一起来。翔安区的目标,是以“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努力打造“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美丽乡村。
让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让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这样“共繁荣”的理念,贯穿在当前翔安区的“三农”工作思路里。采取一切可行的方式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成了昨天翔安全区农村工作会上的一条重要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