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北京新发地市场:3月猪肉鸡蛋价格分析

日期:2014-04-03 17:34:09 字体大小:

2014年3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平均价在上月已经“破7”以后,本月继续下行,除了一天的价格为7元/斤以外,全月的价格基本上全部是在低于7元/斤的价位上运行。即便价格已经“破7”,并没有出现触底的迹象,全月的走势仍然波动下行。只有到了月末,受到国家收储托市政策的影响,肉价略有回升。即使出现小幅回升,月末的价格仍然低于月初。

 月初,白条猪批发平均价是6.83元/斤;到月末,价格下滑到6.55元/斤,月内环比下降4.10%,降幅比较明显。月末的价格比去年同期的7.30元/斤下降10.27%。

 月内的最高价是7元/斤(3月2日),最低价是6.25元/斤(3月27日)。2月份出现的最低价是2013年全年的最低价;3月份出现的最低价是2011年6月份以来的最低价,猪肉价格重新回到4年前的水平。

 3月份的上中旬,肉价是缓慢回落的。3月20日的价格是6.63元/斤,比月初下降2.93%。3月下旬,价格下降的速度加快,3月27日,肉价下降到6.25元/斤,比3月20日的价格下降5.73%,比月初下降8.49%,降幅十分明显。27日以后,国储冻猪肉开始启动,价格止跌回升,到月末,价格回升到6.55元/斤,比27日上涨4.8%,收储托市的作用比较明显。

 从月末的这几天来看,收储托市的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肉价止跌企稳,略有回升。从新发地市场每日的上市量来看,出现了环比下降的状况,这说明有一部分毛猪在屠宰以后并没有直接进入市场,而是进入到政府储备库中。由于上市量减少,价格止跌企稳、连续回升。因此,对于养殖场来说,在肉价回升以后,不要惜售,因为收储托市的举措,仅仅是在收储期内缓解了供大于求的状态,而毛猪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所以,此轮收储,肉价回升的幅度到底能够有多大,持续的时间能够保持多长,还需要人们继续观察。

 不过,从市场上上市的白条猪单重来看,现在完全处于正常水平。单重偏重或者偏轻的白条在上市量所占的比重明显减少,几乎没有体型偏大、偏小的白条猪。这背后说明了两种状况:1是目前养殖场的存栏结构比较合理,没有留栏时间较长的毛猪。以前惜售压栏的毛猪已经基本出尽,现在上市的毛猪基本上全部是顺时出栏的;2是现在养殖场并没有出现恐慌性抛售,仍然把毛猪养殖到适重体重才出栏。

 从没有了压栏猪这种状况来看,毛猪供应过剩的程度已经有所缓解。实际上,毛猪的价格之所以在去年进入腊月之前就开始下降,它是此前较长时间压栏现象累积的结果,毛猪供应过剩的状况在此前就已经存在,只不过在进入腊月之前集中出栏,造成了销售旺季时价格的快速下降。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市场已经把逐渐累积起来的过剩产能逐步进行消化,压栏猪已经基本上被市场消化,后期供应过剩的状况会表现得比较温和一些,肉价继续下滑的动力会逐渐减弱。

 从没有提前出栏毛猪的这种现象来看,养殖场现在的心态是比较纠结的,一方面抱怨猪价太低,自己陷入较深的亏损中;一方面又能冷静地对待当前肉价的下滑,并没有为了减少亏损而把毛猪提前出栏,也没有压缩存栏量的动作。

 因此,在供应过剩的程度得到一定的缓解、在养殖场仍然按部就班地从事生猪的养殖的情况下,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1、毛猪供应过剩程度有所缓解,毛猪价格继续下滑的空间有限;

 2、毛猪供应过剩状态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

 2014年3月份,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加权平均价是6.57元/斤,比2月份的7.00元/斤下降6.14%;比1月份的8.20元/斤下降19.88%;比2013年12月份的9.50元/斤下降30.84%;比11月份的9.72元/斤下降32.61%。

 4个月的时间,肉价在连续下降,降幅超过3成。

 2014年3月份的价格比2013年同期的7.62元/斤下降13.78%;比2012年同期的8.89元/斤下降26.10%;比2011年同期的8.82元/斤下降25.51%。

 在4年同期中,今年3月份的价格是最低的1个月。

 2014年3月份日均上市量为2323.13头,比2月份的1566.09头增加48.34%;比1月份的2733.1头减少15%;比2013年12月份的2095.71头增加10.85%;比11月份的1853.13头增加25.36%。

 从日均上市量环比来看,3月份的日均上市量仅仅比销售最旺盛1月份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大幅度地高于同处于销售旺季的11、12月份。说明今年3月份的销售状况明显好于往年的销售旺季。

 3月份日均上市量比2013年3月份的1865.29增加24.55%;比2012年3月份的1712.65头增加35.65%;比2011年3月份的头增加25.21%。

 今年的3月份的销量,大幅度地高于此前3年任何1年的同期。

 按照目前价格的走势来看,3月份出现的最低价基本上接近此1波肉价下滑的低点,后期价格即使还会出现一些下滑,下滑的动力和空间已经不大。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肉价接近底部,并不意味着肉价就会反弹。肉价的反弹是建立在供求关系基本平衡的状态下的。在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之前,肉价很难出现实质性的反弹。也存在着肉价会在底部运行较长时间的可能性。

 目前,在肉价已经基本接近底部的时候,绝大部分养殖场并没有意识到毛猪供应过剩的局面还会延续较长时间的这个严肃问题,丝毫没有适当压缩产能的举措,仍然寄希望于别人减产、破产、退出养殖业,给自己留下发展的空间。实际上,这部分人对别人的希望恰恰也是别人对他的希望。所以,为了给自己留下发展的空间,不妨适当压缩一些产能,把亏损留给“扛”着的养猪人。等到肉价出现恢复性上涨时,自己再扩大产能,抓住赚钱的机会。

 少数养殖企业在没有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同时已经开始适当压缩毛猪存栏量了,他们在尝试一方面保留产能、一方面减少亏损的途径。

 新发地市场2014年3月份鸡蛋价格走出了低谷,经过上旬的快速上涨,重新站回到盈亏平衡点之上。价格上涨之后,曾出现了2波小幅上涨的行情,无奈,需求依旧低迷,涨势且难以为继,到月末,价格仍然回到原位。

 3月初,鸡蛋批发的平均价是3.60元/斤,3月末是4.03元/斤,月末比月初上涨11.94%,比去年同期的3.92元/斤上涨2.81%。

 月内的最高价是4.10元/斤(3月15-18日、24-28日),比2月份的最高价3.81元/斤上涨7.61%;最低价是3.60元/斤(3月1、2日),比2月份的3.47元/斤上涨3.75%。月内的最高价、最低价均高于2月份的最高价和最低价,说明3月份鸡蛋价格整体上涨,摆脱了价格在低位运行的状态。3月中旬以后,养鸡场进入盈利区间。

 3月份鸡蛋价格上涨,并不是需求的拉动,而是供应偏紧造成的。

 2013年10月份以后,北方地区的养鸡场就进入了亏损状态,2月份陷入了深度亏损。所以,北方的养鸡场就开始淘汰产蛋鸡,一直持续到2014年的2月份。由于当时淘汰的蛋鸡数量庞大,淘汰后的蛋鸡作为白条鸡上市,以至于白条鸡的价格十分低迷,即使是在春节前的采购高峰期,白条鸡的价格也没有出现上涨,甚至还出现小幅下滑。由于蛋鸡的淘汰数量庞大,北方个别地区蛋鸡的存栏量降幅超过往常存栏量的50%以上,产能大幅下降,这就是3月份出现供应偏紧局面的原因,也是价格快速回升的动力。

 与往年不同的是,鸡蛋价格上涨以后,市场上并没有出现“追涨”的气氛,销售仍然比较平淡。往年在鸡蛋价格上涨以后,零售商在进入批发市场采购时,常常增加采购量,以防后期价格的继续上涨。在这种氛围下,鸡蛋价格上涨就得到强有力的支撑。同时,鸡蛋价格上涨以后,养鸡场就产生惜售的心理,进一步加剧供应的紧张,推升价格继续上涨。今年3月没有出现这种现象。中旬、下旬出现了2波试图继续冲高的尝试,均因没有追涨和惜售的的配合,止步于中旬的价位。

 在鸡蛋价格上涨以后,北方养鸡场补栏的热情逐渐高涨,雏鸡的价格连续上涨,到月末,已经达到3.5元/只的正常价位。从产地传过来的信息是,养鸡场补栏的热情仍然较高,并没有“收手”的意思。这就需要慎重了。这一波补栏的热潮,是集中补栏。有的养鸡场的存栏量已经恢复到2013年10月份之前的水平了。等到这一批雏鸡集中进入产蛋期时,供应偏紧的局面会得到明显改善,如果北蛋南运的规模出现萎缩,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价格风险。所以,还没有完成补栏任务的养鸡场可以适当放缓补栏的进度,改为中长期补栏,均衡补栏。错开集中补栏的风险。

 最近几年,南方地区蛋鸡的养殖业发展较快,北蛋南运的规模在逐年萎缩,北方养鸡场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适当压缩一些养殖规模。所以,北方地区的养鸡场应该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多了解一些南方养鸡场的发展状况,特别是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规模养鸡场的发展状况。如果南方地区这些养鸡场的发展状况比较顺利,北方地区的养鸡场就应该适当放慢自己的发展速度,避免自己盲目发展,导致鸡蛋供大于求的局面再现。

 最近1、2个月,H7N9的病例已经消声灭迹了,疫病对鸡蛋消费的影响已经解除,鸡蛋消费会逐步恢复到常态。但是,由于近几个月猪肉的价格一直很低,对鸡蛋的消费有一部分已经转移到对猪肉的消费上去了。同时,其他农副产品的价格也相对低廉,也分流了部分消费需求。所以,对鸡蛋的消费需求会仍然低迷,而且短时间之内,需求难以出现明显反弹。在这种情况下,鸡蛋价格基本上会在目前的这个价位上小幅波动,难以出现连续上涨或者连续下降的局面。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