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2014年2月份,新发地市场蔬菜的价格呈现出连续下降的态势,2月份的前半月,价格明显下降;后半月底部调整。
2月份,是农历甲午年的正月。由于春节期间蔬菜的价格是1年中价格的高点,所以,在春节过后,价格出现了连续下降,这种下降的趋势在正月十五之前表现得尤为明显。正月十五以后,部分蔬菜的价格仍然缓慢回落,也有部分蔬菜的价格先后受到冷空气和重度雾霾的影响而出现上涨,这种上涨在月末表现得比较明显。因此,整个2月份,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除了在月初和月末几天高于去年同期以外,全月其余的25天,全部低于去年同期。
2月1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3.50元/公斤,2月28日是2.74元/公斤。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下降21.71%,降幅十分明显。月末与去年同期的2.68元/公斤相比,价格上涨2.24%。
月内的最高价是2月1日,当日的加权平均价达到3.50元/公斤;月内的最低价是2月17日,当日的加权平均价是2.70元/公斤,最低价比最高价下降22.86%。
今年2月,恰恰是农历甲午年的正月。正月菜价下降是北京市场上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的正常表现。每年的最高价一般出现在春节期间,而且在春节期间波动得比较剧烈。春节过后,特别是正月初五以后,市场上蔬菜的上市量逐渐平稳;价格波动的幅度逐渐平缓;价格走势是逐渐下降的。
月末价格有所翘尾,主要是后半月先后出现的寒流和雾霾天气影响的。降温以后,蔬菜的生长速度放缓,产量下降;雾霾天气导致光照不足,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导致产量的下降。所以2月的后半月,北方设施蔬菜、特别是茄果类蔬菜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个别品种的价格甚至超过春节期间的价格。
月末与月初相比,蔬菜价格下降的品种有23种,持平的有4种,上涨的有19种;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的有22种,持平的有2种,上涨的有22种。总的来看,月内环比下降的品种多于上涨的品种,与月内环比明显下降的趋势基本吻合;年同比上涨的品种数量与下降的品种数量相当,与月末价格环比略有上涨的趋势基本吻合。
二、2月份,北京市场上的蔬菜供应的整体形势好于去年
1、大众消费的蔬菜供应量充足、价格低
2月份,正值农历的正月,这是1年中价格较高的月份。但是,2月份里,大众消费的蔬菜的价格普遍偏低。比如大白菜、圆白菜、芹菜、西芹、菜花、白萝卜、心里美水萝卜、小菠菜、小油菜、韭菜、茴香等。往年这些冬季里价格普遍偏高的蔬菜,今年都有比较明显的降幅。这些蔬菜价格的稳定和低廉,对满足大众消费的口味和稳定冬季蔬菜的价格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这些蔬菜,在2013年10月份时,价格普遍偏高。大众消费刚刚经历了秋季的高价位,在冬季购买到比秋季价格还要低的蔬菜,心情是比较平和的。
一些茄果类的价格较高,对整体的供应形势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2、个别品种的价格上市量集中,价格跌入低谷
我们列举了一些蔬菜的价格,这些蔬菜的价格分为最高价与最低价。需要说明的是,最低价常常是经过长途运输的蔬菜,最高价却是短途运输的蔬菜。比如2月末的大白菜,最低价是0.50元/公斤,最高价是1.30元/公斤。最低价是湖南、湖北、山东的大白菜,最高价是河北冬储的。而湖南、湖北的是冬季生产的新白菜。从湖南、湖北运到北京,批发价是0.5-0.8元/公斤,地头的收购价是很低的。
其他如四川、重庆、湖北的白萝卜、圆白菜,运到北京,批发价也在1元/公斤以下,地头的收购价也是相当低廉。这些地区的上述蔬菜,上市量大且集中,影响了农民朋友的收入。而且容易形成大小年现象,今年的价格较低,明年的种植面积就会减少,价格就会比较高。
3、冬储的蔬菜储存量大,价格相对稳定
按照一般的规律,储存的蔬菜在储存的过程中受到储存费用的增加和损耗的增加,价格会出现稳步的上涨。而在2月份,冬储的洋葱月末价格低于月初的价格;土豆月末的价格仅仅月初上涨2.33%,涨幅很小。就是因为储存量较大造成的。2013年秋季,洋葱、土豆获得丰收,而10月份又是菜价较高的月份,在储存商的心理上产生了通胀预期,大量收购洋葱、土豆,用于冬储。用于大量收购,拉高了收储时的价格,又由于收储的数量较大,库存积压,到后期存在较大的销售压力,价格难以上涨,甚至还出现小幅的下滑。
由于今年2月份蔬菜供应相对充足,所以今年2月份的价格总体上低于去年同期。月末的价格略高于去年同期,是因为2月下旬北方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和南方出现的较大范围降雨造成的,对蔬菜供应的整体形势没有带来明显影响。
3月份以后,北京市场上蔬菜的整体价格走势一般会进入波动下行的周期,如果没有异常天气的出现,这种波动下行的态势会一直延续到6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