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2014年影响籼米市场价格因素分析

日期:2014-03-09 14:15:59 字体大小:

    新年前后大米市场如同一阵春风吹过,各地价格应声而起,以南昌大米批发价格为例,今年2月与去年12月相比,常规晚籼米上涨10%,优质米上涨14%。一些贸易商似乎看到了希望,认为稻米跌势已经过去,新的上涨行情即将到来。稻米市场的冬天是不是已经过去?冷静下来想想,从短期行情看,价格上涨是由于农民和加工企业存粮不多。年初各地储备粮交易未开始,所导致稻谷市场供应短期不足,市场粮俏了起来。今年国有收储企业能掌控价格吗?市场将何去何从呢?南方市场信息部从以下几点做一下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一、对籼米市场价格有利因素:
12014政策继续支撑稻谷市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1号文件)。关于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2014年1号文件提到: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抓紧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通过财政奖补、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保证修复区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降低。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正式纳入1号文件,南方稻米生产镉超标区域可能开始启动耕地修复工作。2013年“南方镉大米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湖南、江西等籼稻主产区首当其冲。镉污染区域修复可能导致籼稻种植面积出现一定程度下滑,籼稻产量或受到影响。响程度将取决于具体实施情况。
     2013年12月1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发展和改革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继续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并探索推进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2014年2月11日,发改委公布今年稻谷保护价提升3元/百斤,2014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2013年分别提高3元、3元和5元。籼稻市场受政策支持引导,价格会继续保持稳定。国家已经在注重生产和市场两者关系,改变“稻强米弱”格局才是关键。因此探索推进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将是未来取向,保护价还能走多远?
2、种植成本提升和自然灾害的不确定因素
     2014年1月份江西省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局对全省31县(市、区)的279户农产品成本调查户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2013年我省晚籼稻生产成本收益呈现“一增一升两降”态势,即产量增加,成本上升,价格、利润下降。 调查户亩均晚籼稻种植成本为926.79元,同比上升9.49%,较上年增加80.36元。
物质与服务费用上升明显。物质与服务费用476.58元,同比上升13.99%。其中人工成本上升成为推动种植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人工成本297.33元,同比上升30.48%,增加69.46元,现在农事更多的使用机械作业,使得亩均用工同比下降2.19%,但由于劳动日工价上涨38.20%,直接推动人工成本上涨。
      气候问题需要继续关注,稻谷生长关键期的苗情,病虫害等,质量和产量都对行情有影响。据全球气象科学家已经纪录太平洋地区温度上升,并表示今年下半年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届时一些主要的稻米生产国将会种植稻米作物。气象组织称,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未来几个月可能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导致亚洲和澳大利亚稻米主产区出现干旱,而南美一些地区可能出现过量降雨。上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时间是在2009年,这种现象通常间隔2年到7年。
另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植保系统和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会商结果,预计2014年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农药用量提升会导致农药价格上涨,增加种植成本。但总体而言,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抵御天灾能力越来越强,灾害对产量影响有限,对质量和成本的影响则仍然要引起重视。
二、对籼米市场价格不利因素
1、国家政策方面
1)重视粮食安全稻谷产量有望提升
      由于2014年国家对粮食安全空前重视,预计各级政府抓粮食的积极性将会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加上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上调,农户种粮积极性也将保持较高水平,今年稻谷播种面积仍有可能增加。只要今年气象灾害程度低于上年,在政策的支持下,在各级政府的齐抓共管和农户的努力下,稻谷单产将会较上年有所提升。
2)粮库陈粮出库量在逐渐加大
     陈粮库存压力问题不可小视,继续关注国家储备粮的轮出和地方陈粮的竞价交易,这部分价位较低的稻谷会给大米市场行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今年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公布,上半年为了给托市收购腾出库容或导致出库量加大。
     我市场早稻价格指数近期以粮库陈早稻交易价格为主,价格阴跌到现在才略显稳定,从年初的110跌落至95,我市场交易平台成交多半是2010年的陈早籼稻。在此期间,1月份成交的2009年产早稻价格为1900-2060元/吨(品质差异大),2010年早稻成交价为2100元/吨左右,而同期广东华南市场2010年早稻成交价在2200元/吨。随后几个月还将有2011-2012年的库存轮换粮不断出库,但生产年代越新,品质越好价格越高。
     从2月中旬开始各地陆续增加交易场次和交易量。平均成交价也略有提高,但米厂采购仍然较为谨慎,到仓看样甚至取样化验指标,控制采购量。近期抛储交易多半为底价成交,卖出方挂出价格也较为谨慎,价格一旦偏高就会流标,外省交易中流标情况也时有发生,加价成交的现象更是少有出现。
2、进口米的冲击
亚洲市场的形势
   1)进口国需求起到支撑价格的决定性因素,一旦市场需求增长,亚洲市场价格会快速回升。目前低价区域并不表示真实的大米市场,在8月份我南方市场就根据外媒的分析提到亚洲大米市场在做“零和游戏”,大米出口商几乎无盈利,低迷市场已经影响到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一旦泰国库存米快速消化到正常值,市场将会有拨云见日的行情。
   2)越南米季节性行情明显,越南米低价期间都在每年的3月和6月两次新米集中上市期间,2013年从两次低价出现后价格立即反弹可以确立越南大米的价格底部(5%碎率350美元/吨FOB)。泰国米则在年底11月份左右上市,今年因泰国出库大米价格打压,没有显现季节性价格,反而新米上市高出市场报价,今年泰国市场也缺少政策性高价收购的干扰。当前市场价格稳定,泰国5%碎率米报价435美元/吨左右(陈米卖380-390美元/吨),越南5%碎率米400美元/吨左右。
    3)优质大米优质优价,泰国高级香米价格并未有较大跌幅,仍然在950美元/吨左右,但是越南香米却以非常优势的价格(525-535美元/吨)逐渐蚕食市场份额,特别是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越南香米逐渐被消费者接受。未来市场泰国香米也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4)2014年初泰国政坛动荡仍在继续,2月2日的选举没有结果,泰国将重新进行大选,新政府成立要到4月下旬,今年前三个月仍然是政府真空时期。受此影响中国已经取消了120万吨大米进口贸易。泰国继续加大库存销售,但是质量堪忧,出口协会已经开始呼吁不能将库存大米用于出口,建议国内消化。泰国陈米销售将是扰动亚洲市场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已经令泰国国内米价“抬不起头来”。
    5)从USDA大米年报中得知全球大米贸易量从2012年的3910.9万吨,下降到3837.2万吨,预计2014年将恢复到3982.7万吨。世界年进口量超过100万吨的国家,2013年100万吨进口国12个(中国进口量排第一),相对2012年进口减弱的国家就有7个。但2014年多数国家大米进口会有恢复性增长,中国则预测为下降的国家。中国除去规定配额,超出部分是以差价来决定进口量的国家,跟其他国家因供应不足而依赖进口有所区别,美国农业部做出此调整,是否暗喻国际市场今年价格看涨?
     综合国际市场形势,我们认为一方面,国内市场会因亚洲大米市场稳定而逐步改善,进口米差价利润缩小使进口量下降。另一方面,经过两年多来进口米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市场已经逐渐消化了进口米冲击能量。市场跨年行情上涨预示着阴跌已经告一段落,今年大米进口米量会与2013年相当甚至减少,所以低价冲击影响暴跌的行情将不会出现,但对市场价格仍然是“外低内高”,国内大米价格要上涨也绝非易事。
3、稻谷季节性销售、进口和出库的节奏难把握
    农民惜售和库存积压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到3月又会出现集中抛粮打压价格,2013年3-4月是该年进口大米量最大的月份,而3月份是越南新米上市期,越南大米供应量大,价格低,导致原本是最好的抛粮季节却受到内外双重打压,2013年江西大米价格在3-4月发生明显下跌(如:南昌籼米价格走势图)。虽然2014年农户已经基本不敢存粮,但是陈粮出库仍然会赶在新粮上市之前,如果今年3-4月进口大米量仍然较多再加上大量陈粮出库的话,后期大米市场价格就不容乐观。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好3-4月市场行情。
4、经济环境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在2014年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全球金融危机仍没有过去,只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中高速增长阶段。但从10%落下来,两三个百分点的冲击是相当大的。另外,实体经济层面的房地产市场乱象、产能过剩,以及金融领域中的宽货币、高利率、贷款贵、贷款难并存,地方政府债务等方面问题也很突出。
    经济学部认为治理产能过剩的关键在于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市场制度,矫正导致系统性产能过剩的体制缺陷,并增进市场机能,以充分发挥市场利用分散信息、协调供需平衡、淘汰落后企业和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高效率性。
    总体而言,籼米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行情分化为两条路,一条是政策价格,一条是市场价格,两条路又相互关联:没有低价的市场,托市收购就不会启动;托市不启动,价格也“撑”不起来;托市影响力有多大要看收购量,今年托市能收多少,取决于库容的情况,我省经过三次启动托市,库容已爆满,今年库容多少要看陈粮出库的程度。而价格一旦起来了进口米又会搅局!笔者认为市场化才能找到正真的价格平衡,《易经》中有“元、亨、利、贞”的理念,元是初始,即为充分谋划准备,有了充分准备才能实现买卖亨通顺利,利益则取之有道,“贞”则提醒“守正”,做贸易就要坚守诚信、公正。然后到达下一个“元”起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通俗一点说就是在市场化经营方面以诚信交易,减亏,不亏和少赚的理念,维护好经营销售网络做量做口碑,踩好节拍,做好季节性行情。
    江西作为稻谷生产地,如同大米出口国在亚洲市场处境类似,产能过剩和无序竞争只会伤害稻米产业,不利于江西稻米市场的发展,应该加强企业间合作,加强区域间的生产和加工合作,控制好成本,把握好质量,做到优质优价,做好品牌和质量,扩大宣传,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取得应得的利润,做大做强江西稻谷生产、加工和销售。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