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投喂金鱼。通讯员 陈堡摄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在春节到来之际,位于闽侯县南通镇的春园鲤生态养殖场省级良种场改造和省级水乡渔村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一个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对标国家级生态养殖场建设的现代化金鱼产业基地,正在美丽的十八重溪畔崛起。
进入春园鲤生态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排列的鱼缸。擅长卖萌的熊猫蝶尾、虎虎生威的虎纹兰寿、绚丽夺目的樱花兰寿等都是养殖人员一次次繁育、筛选、改良出来的水中精灵,它们同普通金鱼相比,个头更大、更健硕。
此次升级改造建设了15口超大的鱼池,面积是一般养殖池的10倍,专门用来养殖大型兰寿金鱼。以往金鱼的尺寸极限大多在20厘米,如今通过这种超大池养殖,大金鱼的尺寸可以达到25厘米到26厘米。
金鱼展示区背后就是鱼儿的生活区。每个鱼池上方都贴上了指示牌,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和客商可以清晰地了解金鱼品种。鱼池配备了一整套生态过滤系统,让鱼儿实现“少吃多餐”、快乐成长。
养殖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按照“三段法”金鱼精养模式布局,落实“温棚繁育、小池定型、大池养成”三个养殖步骤。穿过1200多口用于定型和养成的大小鱼池,就能来到养殖场的核心区域——6000多平方米的金鱼工房,这里是鱼儿进行温棚繁育的地方。
“原本金鱼养殖都是靠天吃饭,一定要等春暖花开、相对暖和时育苗,秋冬季气候不稳定很容易让幼鱼生病。”闽侯县金鱼协会会长张文春介绍,金鱼工房引入恒温保育、水质在线监测、溶氧自动控制等新技术,即便在寒冬腊月也能进行金鱼的种苗繁育,这让养殖效率大大提升。此外,升级后的养殖场还设置独立的研发室,依托福建师范大学、福州海洋技术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团队,让更多的新品种加入闽侯金鱼的大家庭,让濒危品种得到保护。
闽侯是“中国金鱼之乡”,金鱼是闽侯农业产业的一张烫金名片。春园鲤生态养殖场所在的古城村不久前获评省级金鱼产业示范村。截至2024年,古城村的金鱼养殖场已达32家,是全省金鱼养殖场最多的一个村。如今,村“两委”计划在春园鲤生态养殖场这个省级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做大做强做优金鱼产业,让小金鱼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据初步统计,去年仅我们古城村的金鱼销售额就突破亿元大关,其中直播是非常重要的销售渠道。如今县里投资400多万元对原来的金鱼文创园和金鱼直播基地进行升级,在金鱼直播间新增隔热层,并增设金鱼养殖池,通过前店后厂的模式丰富村里的金鱼直播业态,带动更多村民致富。”谈及未来,张文春信心满满。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