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白条猪价格连续下降。
2014年2月21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6.95元/斤,比2月14日的7.38元/斤下降5.83%;比2014年1月21日的7.85元/斤的价格下降11.46%;比2013年2月21日的8.08元/斤下降13.99%。
周环比明显下降;月环比降幅较大;年同比大幅下降。
本周(2014年2月15日至2月21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价格波动下行。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7.18元/斤(2月15日),比上周的7.68元/斤下降0.50元/斤,降幅为6.51%;最低价6.93元/斤(2月16、20日),比上周的7.18元/斤下降0.25元/斤,降幅为3.48%。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25元/斤,高出3.61%,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6.96%有所收窄。收窄的原因是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最低价均出现下降,最高价下降的幅度较大,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价格差距缩小。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564.86头,比上周(2月8日至14日)的1182.43头增加32.34%;比前2周(2月5-7日)的601头增加160.38%,这表明节后消费需求与供应量在快速恢复。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927头,今年同比增加68.81%。如果按照正月十六至正月二十二对比,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336.57头,今年同比增加17.08%。今年的消费明显好于去年同期。
目前白条猪的上市量与价格基本上恢复到正常状态,价格走势也进入正常时期的状态,无论是价格上涨还是下降,都带有一定的指标意义。从本周的价格走势来看,有2个主要特点:1是本周的最高价与上周的最低价持平,表明本周白条猪的价格比上周的价格下了1个台阶;2是本周的最高价出现在周前期,最低价出现在周后期,表明肉价仍然处于连续下降区间。
2013年,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的最低价出现在4月上旬,在4月上旬,曾经有2天的批发价低于7元/斤。而今年,本周已经有3天的批发价低于7元/斤,超过了去年。去年春节前,白条猪的价格是过了农历腊八开始下降,今年是进入腊月就开始下降。去年价格下降一直延续到4月上旬,今年的最低点有可能也出现在4月份。也就是说,从现在到4月份,肉价还处于下降区间,本周出现的最低价并不是本轮肉价下滑的低点。
从新发地市场上市的白条猪单重来看,在正常情况下,白条猪的单重一般在70-75斤/片(扇),之间,而本周,白条猪的单重在90-100斤/片的能够占到上市总量的50%左右。也就是说,本应在春节前出栏的毛猪,本周还没有完全出栏。由于大量压栏猪需要出栏,肉价下滑的趋势一时难改。
2013年年初,就是毛猪供大于求造成肉价的下滑,这种产能过大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4月、5月,政府2次收储托市,并不是造成肉价上涨的根源,而是南方地区养殖场在冬春季时出现大量死猪造成的。此前的几年,北方地区养殖场在冬春季也曾大量死猪,1个是冬春季母猪出现繁殖功能性障碍,受孕困难,仔猪成活率低;1个是仔猪冬春季流行性腹泻,死亡率高。而去年年初,北方地区养殖场改善了养殖条件,提高了猪舍的温度,母猪、仔猪发病率下降;冬春季仔猪的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南方地区,却经历了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天气,造成仔猪的死亡率明显增加。这批夭折、死亡的仔猪,本应该在6、7、8月份上市,由于被提前处理掉了,造成夏季毛猪的出栏量下降,肉价连续上涨。从6、7、8月份肉价上涨的动力来看,是南方肉价的上涨拉动了北方的肉价。
在肉价上涨的时间段,猪肉流通过程中,利润完全被养殖场独占。当时毛猪的价格相对稳定,是稳步上涨的,波动很小,而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却大幅波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屠宰场、零售商无钱可挣。上市量稍一增大,零售商就压价,造成屠宰场亏损。反之,屠宰场就抬价。因此,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价格波动的程度远远大于毛猪价格波动的程度。我们当时曾经说过,养殖场独占利润的局面不可能长时间存在下去,毛猪的定价权终归还是要回归市场的。
度过了6、7、8月份毛猪供应偏紧的时间段以后,毛猪的价格应该逐渐回落。但是由于受到所谓的“猪周期”的影响,许多养殖场把6、7、8月份价格的上涨认为会出现1个周期,压栏惜售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当时曾经提醒养殖场,当大家都认为肉价会上涨,把毛猪留待春节前出栏时,到时候毛猪的价格可能不会如人所愿。
肉价上涨和下降,是有规律的,更主要的是是原因的,没有搞清上涨、下降的原因,一味地强调规律,有时候会害人的。
现在肉价进入下滑通道,就是对当时养殖场独占利润、压栏惜售、盲目相信“周期”的回应。
目前,毛猪的产能仍然是过剩的,过剩的比例并不大,淘汰过剩的产能不宜超过5%。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鸡蛋价格继续在低位运行,并继续下滑。
2月21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3.47元/斤,比2月14日的3.51元/斤下降1.14%;比1月21日的3.86元/斤下降10.10%;比2013年2月21日的3.92元/斤下降11.48%。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年同比大幅下降。
本周鸡蛋的价格是5年来同期的中间值,养鸡场仍然处于深度亏损中。现在养鸡场淘汰蛋鸡的意愿仍然比较强烈,补栏的意愿仍然比较淡化。一旦需求放量,鸡蛋价格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幅度的上涨。目前消费仍然低迷,价格也跌到底部,近期会逐渐回升。如果按照往年的规律,5月前后,消费需求会转化为旺季,价格有可能会有1个突出的表现。所以,现在养鸡场可以补充雏鸡了。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本周,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继续缓慢回落。
2月21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71元/公斤,比2月14日的2.87元/公斤下降5.57%,比去年同期的3.22元/公斤下降15.84%。如果与去年正月二十二的2.72元/公斤相比,今年比去年同期下降0.37%。周环比明显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如果按照农历的时间对比,价格基本持平。
本周蔬菜供应的特点与春节前没有明显的区别,供应过剩的品种供应仍然过剩,供应偏紧的品种供应仍然偏紧,个别品种(主要是北方大棚生产的茄果类蔬菜)受到前期低温的影响,价格仍然坚挺。本周蔬菜的加权平均价下降,与价格偏低的蔬菜上市量增大有关。而价格偏低的蔬菜,一些商户是“赔本赚吆喝”,一些商户是把收购价降低,把亏损转嫁到农户身上。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圆白菜
2月21日,新发地市场大棚生产的圆白菜批发价是1.5-1.8元/斤,露地生产的圆白菜批发价是0.25-0.4元/斤。上周末(2月14日),大棚生产的圆白菜批发价是1.9-2.1元/斤,环比下降17.50%;露地生产的圆白菜批发价是0.3-0.65元/斤,环比下降31.58%。去年同期,大棚生产的圆白菜批发价是1.4-1.5元/斤,同比上涨13.79%;露地圆白菜的批发价是0.7-0.9元/斤,同比下降59.38%。
上周大棚生产的圆白菜主要来自河北唐山,本周上市的圆白菜80%来自唐山,20%来自山东潍坊。山东潍坊的圆白菜拉低了大棚圆白菜的价格。
上周露地生产的圆白菜主要来自湖北荆门,本周上市的圆白菜50%来自荆门,50%来自四川西昌。西昌的圆白菜获得丰收,运到新发地市场以后,价格一般在0.30-0.35元/斤,仅仅卖出了运费。由于西昌圆白菜大量进京,新发地市场圆白菜交易区爆满,运送圆白菜的车辆挤入了蒜苗交易区、大白菜交易区、西红柿交易区。上市量最大的1天,进场车辆超过60辆,每车运35吨,2000多吨,价格低到了极点。经营湖北、四川圆白菜的商户全部出现了亏损。
西昌的圆白菜销售期大约1个半月,后期价格有可能适度回升,但是,即使回升,价格仍然会处于低点。
春季圆白菜的供应会相对充足。
2、大葱
2月21日,新发地市场大葱的批发价是0.95-1.4元/斤,上周末(2月14日)的价格是1-1.5元/斤,周环比下降6%。去年同期的价格是0.8-2.2元/斤,同比下降21.67%。
目前上市的大葱主要由4个产地供应,1个是福建漳州;1个是浙江杭州;1个是上海;1个是山东潍坊。往年此时上市的大葱主要也是由这几个地区供应,同时还有山东青岛、潍坊、河北唐山、天津及内蒙赤峰的冬储大葱。去年夏季先高温后多雨,山东大葱减产,使得冬储大葱在秋季就上市,储存量很少,元旦前后就已经售罄。去年此时储存的大葱批发价是0.8-1.1元/斤,鲜葱的价格是1.5-2.2元/斤。如果用鲜葱的价格对比,今年大葱的价格同比下降36.49%。
由于山东秋季大葱减产,上海、浙江、福建大葱的包地收购价几经波折。福建大葱包地的收购价最高时上涨的1万元/亩,元旦前下降到7000元/亩,目前下降到4000元/亩。
实际上,由于山东秋季大葱减产,福建、上海、浙江大葱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导致近期大葱的价格连续下降。因此,今年春季大葱的供应会相对充足。
3、大白菜
2月21日,新发地市场大白菜的批发价是0.3-0.65元/斤,上周末,2月14日的价格是0.35-0.7元/斤,周环比下降9.52%。去年同期的价格是0.55-0.75元/斤,年同比下降26.92%。
目前上市的大白菜主要来自河北的唐山、保定;山东的临沂、泰安;河南的周口、湖南的长沙。其中河北的大白菜是地窖储存的,价格在0.55-0.65元/斤之间;山东、河南的大白菜是地面储存的,批发价0.3-0.45元/斤之间;湖南的大白菜是鲜白菜,刚刚砍收的,价格在0.4-0.5元/斤之间。
去年此时,没有湖南的白菜,全部是冬储白菜。上周山东的白菜上市量在逐渐减少,河南的白菜开始增多,价格在缓慢上涨。而本周湖南的鲜白菜大量上市,使得白菜价格刚刚迈出的上涨步伐出现停顿。
每年的春季,在冬储菜即将退市时,山东、河北的鲜白菜才开始上市,鲜白菜的价格比冬储菜的价格要高出一截,今年湖南鲜白菜大量上市,有可能改变这种趋势。
目前,河北还有大量的冬储白菜储存在地窖里,春季白菜的供应应该是比较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