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在三亚组织耐盐碱水稻科研进展汇报与观摩,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培育再获新进展。现场测评环节,在测试的耐盐品种中,“金丝优98香”在全生育期5‰盐水浓度下,亩产327.2公斤,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与丰产性。
观摩现场,与会人员观摩了系列耐盐碱水稻品种展示示范。其中,大面积示范的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箐两优3261”田间表现突出,在全生育期3‰~5‰盐水浓度下基本苗、有效穗、结实率基本正常,亩产预计超过400公斤,表现出较强的耐盐能力。该品种2024年已通过省级审定,并申报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审定,有望在华南沿海滩涂盐碱地大面积推广,填补华南滨海盐碱区无强耐盐、多抗、优质杂交稻品种的空白。
现场测评环节。精准大田耐盐性鉴定试验,籼稻组和粳稻组各17个品种,籼稻组对照品种为玉香油占,粳稻组对照品种为盐稻21,试验全生育期田间水盐度稳定在5‰左右,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过田间考察,专家组筛选出耐盐性好的代表性品种进行实割测产,并现场多点检测田间盐水浓度均为5‰。籼稻组实割测试品种为“金丝优98香”“箐两优3261”“金丝优馥香占”“又香优荔香20”“青香优香9”,亩产分别为327.2公斤、284.6公斤、280.5公斤、270.5公斤、264.7公斤,比对照分别增产64.1%、42.7%、40.7%、35.6%、32.7%;粳稻组实割测试品种是“W087”“申盐优1号”“W103”,亩产分别为292.5公斤、242.7公斤、223.6公斤,比对照分别增产45.4%、20.7%、11.2%。在测试的耐盐品种中,“金丝优98香”在全生育期5.0‰盐水浓度下,亩产达327.2公斤,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性与丰产性。
现场交流中,专家们表示,对于盐碱地开发利用,攻克耐盐碱水稻育种关键共性技术、创制强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是前提,耐盐碱基因挖掘与利用是基础,“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是手段,需要多学科、多优势单位协作攻关,才能实现亿亩荒滩变粮仓的美好愿景。耐盐碱水稻应符合不同类型生态盐碱区特色,需要聚集更多的创新资源,实现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新突破,推进种质资源创制与育种向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发展,力争培育耐盐碱程度更高水稻新品种。
来源: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