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2013年12月份,新发地市场蔬菜的价格走势呈现出1条凹形曲线,12月份的前半月,价格是波动下行的;后半月价格缓慢回升。其中前半月价格下行是延续了11月份的态势;后半月价格回升,是北京地区蔬菜价格季节性波动的正常表现。一般而言,北京地区蔬菜的价格在进入11月中旬以后,就会出现季节性上涨,今年菜价进入上涨通道的时间比常年推迟了1个月的时间。由《12月份蔬菜加权平均价走势对比图》可以看出:
12月1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43元/公斤,12月31日是2.57元/公斤。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上涨5.76%,涨势比较温和。与去年同期的2.69元/公斤相比,价格下降4.46%。
从近几个月北京市场上的菜价走势来看,10月份,大幅度地高于去年同期;11月份,价格同比上涨的幅度逐步收窄;12月份,价格由高于上年同期转化为低于上年同期。
月内的最高价是12月31日,当日的加权平均价达到2.57元/公斤;月内的最低价是12月6日,当日的加权平均价是2.31元/公斤,比最高价下降10.12%。11月份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的幅度只有3.45%,表明11月份菜价的走势相对平稳,12月份菜价波动的幅度略大一些。由于最高价出现在月末,最低价出现在月初,所以。整个12月份,菜价还是进入了上涨区间。同时,由于12月份菜价上涨的幅度较小,所以12月末的价格低于去年同期。
由46种《常用蔬菜价格对比表》中可以看出,月末与月初相比,蔬菜价格下降的品种有11种,持平的有4种,上涨的有31种;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的有23种,持平的有0种,上涨的有23种。总的来看,月内环比上涨的品种多于下降的品种,与月内环比小幅上涨的趋势基本吻合;年同比下降的品种数量略多于上涨的品种数量,与月末价格环比小幅下降的趋势基本吻合。
二、2013年12月份,北京市场上的蔬菜供应是近几年同期最充分的月份
进入12月份以后,新发地市场蔬菜的日均上市量达到近几年同期的高点。大批运送蔬菜的车辆涌进市场,挤满了各个蔬菜交易区,一些在交易区内找不到车位的车辆索性在市场内的通道上进行交易,造成市场内的拥堵。这种交易量大增的场面与10月份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蔬菜上市量大增,蔬菜的加权平均价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参照新发地市场近5年来加权平均价的走势图可以看到,2013年12月份蔬菜的加权平均价仅仅比1011年同期略高,低于2009、2010、2012年同期,是近几年较低的价位。
1、出现蔬菜集中上市的原因
⑴、夏季高温,致使秋季上市的蔬菜种植期推迟
2013年夏季长时间高温,影响到夏季蔬菜的种植。夏季种植的蔬菜一般要到秋季上市,由于当时的高温,已经种植的蔬菜无法上生长,应该种植的蔬菜种植期被迫推迟,与秋季种植的蔬菜同时种植,这就导致了蔬菜的集中种植、集中上市的局面。这种集中上市的局面从11月中旬开始,一直延续到12月份。
⑵、12月份的气温普遍偏高,蔬菜生长速度加快、周期缩短
进入2013年11月份以后,大陆地区的气温普遍高于常年同期,北京及周边地区表现尤甚。北方地区设施蔬菜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加快,生长周期缩短,造成蔬菜上市量充足,价格偏低。
按照常规,北方大棚种植的小白菜、小油菜、小菠菜、香菜、团生菜、散叶生菜、油麦菜等品种上市量超过常年,价格大幅下降。业内人士这样形容这些蔬菜价格的走势:秋季时卖出了冬季的价格,冬季时卖回了秋季的价格。冬季的价格比秋季还低。
⑶、受夏季高温的影响,一些原本种植其他作物的农户被迫改种蔬菜
山东、湖北、河南的一些农户,原来计划在夏季种植玉米,包括甜玉米、粘玉米,由于当时的高温、干旱,影响了栽种时间。进入秋季以后,栽种玉米已经错过节气,被迫改种了蔬菜。许多农户改种了大白菜,造成今年入冬以后,大白菜的产量猛增。新发地市场大白菜的日上市量,一度突破3000吨。运送大白菜的车辆,满载可以达到35吨,市场内运送大白菜的产量突破100辆。
⑷、入冬以来气温偏高,部分蔬菜难以储存
在大白菜丰收的情况下,一部分蔬菜完全可以进行储存,错峰上市。但是,由于山东、河南的大白菜在生长期内也受到偏高气温的影响,有的地块白菜“包心”困难。有的地块白菜内部出现“烧心”现象,这样的大白菜就不宜储存,必须尽快销售,进一步加剧了集中上市的压力。
河北、山东地区的农户储存了一批香菜,由于12月份气温偏高,在储存的情况下,出现了叶子变黄的现象,也必须尽快销售。售价低于储存时的价格。
⑸、南方蔬菜的上市量明显不足
在北方蔬菜大量上市的同时,并不是所有蔬菜的上市量都有较大的增幅,南方蔬菜上市量减少是12月份蔬菜供应的软肋,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春节前、春节期间蔬菜的供应。
南方蔬菜上市量下降的原因仍然是天气的影响。11月初,海南蔬菜受到台风“海燕”的摧残;12月初,罕见的强降水、强降温袭扰了云南、广西、广东、海南,也造成当地蔬菜减产。广西、云南的豆角类蔬菜、广东、海南的椒类、瓜类蔬菜大幅度地减产。尽管当地的农户积极补种、抢种,这些补种、抢种的蔬菜需要到2月中旬以后才能够形成批量上市条件,春节前的价格会保持在高位,供应处于偏紧的状态。
2、秋冬季蔬菜的上市量总量已经可以满足消费需求
结合2013年10、11、12月份蔬菜的上市量变化情况,我们感觉到,新发地市场蔬菜的上市总量是能够满足消费的需求的。2013年10月份菜价的畸高和12月份菜价的低位,都是天气的影响造成的。秋季的部分蔬菜推迟到冬季上市,造成了秋季菜价的高企和冬季菜价的低位,既影响到了消费者,也影响到了生产者。不能因为10月份菜价高企就认定10月份蔬菜的种植面积不足,也不能够因为12月份菜价较低就认定12月份种植面积过大。实际上是,蔬菜的总体生产能力是比较稳定的,能够保障正常的供应,仅仅是天气的影响,造成一段时间蔬菜供应的短缺和另一段时间蔬菜供应的过剩,各地蔬菜的种植面积不应做较大调整。既不要因为价格高就扩大种植面积,也不要因为价格低就缩小种植面积,基本上按照2013年各阶段预留的菜地面积种植就可以满足市场上对蔬菜的需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