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资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月3日,黔西市2024年春耕农资(种子农药化肥)经营主体培训会在该市农业农村局六楼会议室召开,全市30个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及农资经营主体共346人参加培训。该市农业农村局综合执法队及种子、农药监管部门负责人,该局驻政务中心窗口业务人员对农资销售、种子备案等开展业务培训。
“我是卖种子、农药的,以前对哪些种子需要备案、咋个备案及如何做销售台账等不是很清楚。通过这次学习,这些我都明白了,还对农资销售的有关法律法规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领会。”参训学员亢国新说。
为护航即将到来的春耕生产,黔西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还深入重点区域,对种子质量、标签标识、品种审定及授权、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经营档案等内容,对农药店添加未登记成分、套证、冒证、擅自修改标签、扩大使用范围等违法行为,对肥料有效成分不足、包装标识不规范、套证、冒证、肥料产品标称具有农药功能等违法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并向前来购买农资的群众宣传购买农资的注意事项。
“一月份,我们已检查农资市场9场次,出动执法车辆9台次,出动执法人员32人次,检查种子、农药化肥经营户100余户次,检查种子生产企业3个。”黔西市执法大队副队长罗刚介绍。
据了解,随着“农业强市”战略的实施,黔西市农资需求量日益增大,农资经营店面由2009年的200多个增加到458个。黔西市坚持“着力治本、标本兼治、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原则,聚焦种子、农药、肥料3类春耕急需必备物资,通过监督抽查、随机检查、暗察暗访、群众举报等方式,全面排查制假售假、套牌生产、侵权假冒、非法添加、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问题,积极推进农资打假与质量监管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着力提高放心农资产品市场占有率,确保农资市场持续有序运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24年,黔西市春耕粮食作物生产计划种植玉米40万亩、水稻7万亩、高粱11万亩、马铃薯14万亩、大豆23万亩、杂豆3.5万亩。下一步,黔西市将加强春耕农资市场的监管,进一步规划经营秩序,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坑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全年粮食生产开好局、起好步。”黔西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源说。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