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养殖场亏损严重等问题,2023年7月,金口河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派出多名中共党员、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养殖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期望能够通过一系列合理化建议落实,打破目前的养殖困境。
深入调查研究,理顺问题症结
走访一:“金口河区万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建设投资100余万,2020年能繁母猪45头,生猪存栏最高达到500余头,养殖场投入生产到现在,除一分成本都没有收回外,还在陆续贴钱进去,生产举步维艰。
走访二:“兴兴生猪养殖场”。一家经营时间较久的养殖场,据养殖场老板介绍,该场设计规模存栏1200头、能繁母猪100头,是一家自繁自养的养殖场。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该场一直都是清净无疫,因此,在2018至2021年期间,养殖场也曾赚了个盆钵满钵。但本着对这一行业的执着,养殖场没有见好就收,继续加大投入,包括养殖场扩建、养殖设备更新、种猪品质优化等等,这些年下来,前面赚的也基本上都投进去了。
走访三:“国荣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这是目前金口河区存栏最大的养殖场,现有存栏1800头、能繁母猪200头左右。因资金紧张,为减少对饲料的依赖,养殖场基本是断奶仔猪就出售了,没有再进行育肥。现在都是以贷款来维持经营。
走访四:“乐山市金口河区星光众力养殖有限公司”。这是一家村集体经济参股的养殖场,2022年初,养殖场一次性购买1200头仔猪,恰逢年底生猪价格理想,该批生猪为养殖场盈利近百万元。但随着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原先荡漾在他们脸上的笑容也逐渐被焦虑和灰心丧气所取代。养殖场因为每天的入不敷出,减少了许多必要性支出,就连防控投入也大打折扣,因为防控措施不到位,近期陆续发生生猪病死情况。
以上养殖场的困难可以说是普遍存在,代表了目前的养殖现状,据测算,现在每出栏一头肥猪亏损在500元左右。养殖行业已不堪重负,养殖户的积极性已被打磨殆尽。
理论联系实际,给出合理建议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既然养殖业事关“菜篮子”生计民生,就不应该让从业者背负太多的包袱前行。重拾行业信心,重振养殖积极性,这是行业主管部门每一名工作者坚定不移的初心和使命。
建议一,加大政策帮扶力度。“猪粮安全”关系到“菜篮子”民生,是政府惠民工作的头等大事。2022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曾先后出台了“能繁母猪引种补贴、仔猪补栏、养殖场贷款贴息”等一系列的奖补政策,也确实让一部分养殖场(户)受益,但受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真正受惠的只是一小部分群体,难以在养殖户中产生共鸣。
建议二,建立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机制。在生猪价格低于预期时,政府应及时启动预案,如收购冻储肉、降低饲料价格、调控大型养殖集团等手段来降低养殖成本和提升生猪出栏价格。
建议三,减少资本对行业的垄断。以前,在市场的供给平衡上自然存在着“猪周期”,它能够适当平衡和调节养殖场的营收。现在,由于资本的介入,一些大型集团公司操控市场,致使中小养殖户生存困难。
建议四,适当增加国储冻猪肉的国内份额,降低国外进口。国内养殖场在哀鸿一片的惨状下,依然听到看到国内一些大的集团公司为了利益,花大力气、大本钱从国外进口猪肉,这种行为不吝于往全国养殖从业者的伤口上撒盐。国家应该出手规范和整治。
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