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经过10月份蔬菜价格整体上涨以后,11月份蔬菜的加权平均价终于出现回落。
11月1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45元/公斤,11月30日是2.40元/公斤。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下降2.04%。虽然月内环比价格下降的幅度并不大,但是考虑到10月份价格在连续上涨,11月份价格能够回落确实是比较难得的。每年的11月份,是北京地区蔬菜价格季节性上涨的月份,今年11月份价格却在回落。这是反季节回落。这种价格回落局面的出现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但是,价格回落意味着蔬菜供应的总体形势在逐渐转好,蔬菜供应偏紧的局面得到改善。所以,今年11月月末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的2.03元/公斤相比,价格上涨了18.23%,同比上涨的幅度比10月份的50.92%明显收窄。
月内的最高价是11月3日,当日的加权平均价达到2.46元/公斤;月内的最低价是11月23日,当日的加权平均价是2.32元/公斤,比最高价下降5.69%。因此可以看出,11月的上中旬,菜价是在缓慢回落,月末的价格又出现了小幅回升。月内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3.45%,比10月份的16.37%明显缩小。最高价出现在上旬,最低价出现在下旬,说明11月份的价格走势是在高位平稳运行波动的幅度很小并缓慢回落。
月末与月初相比,蔬菜价格下降的品种有24种,持平的有7种,上涨的有15种;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的有15种,持平的有2种,上涨的有29种。总的来看,月内环比下降的品种多于上涨的品种,与月内环比小幅下降的趋势基本吻合;年同比上涨的品种数量多于下降的品种数量,与月末同比价格上涨的趋势相吻合。
二、导致11月价格缓慢回落的原因
1、10月份的菜价是近几年同期的第2高点,为11月份菜价下降留下空间
10月份上市的蔬菜,基本上是7、8月份种植的蔬菜,这部分蔬菜在生长期内先后受到高温、干旱和连阴雨天气的影响而减产,造成供应偏紧的局面,价格保持中高位。
依据新发地市场的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份的菜价,是北京市场上近几年同期的第2高位,仅仅比2010年同期略低一些。2010年10月,北京市场上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是2方面原因造成的;1个是天气条件的影响,主要是9月中下旬连续几次强降温,提前降温导致部分蔬菜提前退市,后续蔬菜上市期推迟,蔬菜供应链出现断口现象;另1个原因是蔬菜生产的大小年现象,异常天气放大了大小年现象的表现。当年10月份菜价明显上涨,是近几年同期的高位。今年10月的菜价,也是由同样的2个原因造成的,所不同的是,今年并不是低温天气的提前到来,而是7、8月份的高温、干旱。由于菜价明显提高,超过常年同期的价格,这也就为菜价回落留下了空间。
2、11月份上市的蔬菜在生长期内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较小
北京市场上11月份上市的蔬菜,一般是在立秋节气前后种植的,在那段时间,气象条件已经恢复到常态,因此这批蔬菜在生长期内基本上没有受到不利天气的影响,蔬菜的长势良好,产量增加,供应状况好转,价格逐渐走低。
同时,由于夏季的高温天气,一部分蔬菜推迟了种植期,一些原本应该在10月份上市的蔬菜推迟到11月份上市,而原本应该在11月份上市的蔬菜则如期而至,造成部分蔬菜上市期“撞车”,出现的集中上市的局面,压低了这些蔬菜的价格。
另外,11月份上市的蔬菜,有很多品种是大棚种植的,大棚蔬菜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相对也比较小,产量能够恢复的常态,价格也逐渐接近常年同期的水平。
3、部分品种的蔬菜集中上市,有可能出现“卖难”现象
11月下旬,新发地市场上市的蔬菜中,出现几个产地的蔬菜同时上市的现象。比如莴笋,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的莴笋同时在北京上市,四川的莴笋难以进京;山东大白菜,山东秋冬季大白菜的种植面积没有扩大,但是,由于夏季后期多降雨,早茬的白菜种植期推迟,与晚茬的白菜同时种植,同时上市,大批山东白菜涌入新发地市场,造成白菜价格低迷,等等。其他如湖北的菜花与云南菜花同时在新发地市场上市;湖北的白萝卜与四川、重庆的白萝卜同时在新发地市场上市;广西、云南、四川的豆角同时在新发地市场上市等等。
这些产地“撞车”的蔬菜,价格比10月份都有明显下降,而且有些蔬菜还在地里待售,个别地区的莴笋甚至出现“卖难”。
4、集中上市的蔬菜特别容易出现集中退市的现象,造成退市以后的供应缺口
每个产地的同一种蔬菜,上市期一般保持在1个月左右,有些品种的上市期可以保持在1个半月,当几个产地的同一种蔬菜集中上市时,也往往会出现集中退市的现象。在集中退市后,又会出现与后续产地蔬菜上市的衔接问题。所以,11月份菜价缓慢下降,属于反季节下降,这种趋势也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但是,到明年1月份的时候,菜价有可能会出现补涨的现象,这是需要我们提前有所准备的,包括心理准备与物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