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白条猪的价格经历了1从冲高回落的过程,周内的走势呈现出抛物线形态。周中期价格冲高,冲高的原因是当日辽宁地区出现大范围降雪,影响了毛猪的收购、运输,屠宰场毛猪收购量不足,市场上白条猪上市量减少所致。在道路通畅以后,屠宰场毛猪的收购量恢复且增大,价格连续下降。
2013年11月29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9.53元/斤,比2013年11月22日的9.43元/斤上涨1.06%;比2013年10月29日的9.50元/斤的价格上涨0.32%;比2012年11月29日的9.80元/斤下降2.76%。周环比小幅上涨;月环比微幅上涨;年同比小幅下降。本周白条猪批发平的均价与去年同期不相上下,略有降低,本周白条猪的价格总体上比去年同期略低。
本周(2013年11月23日至2013年11月29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价格波动比较明显,价格冲高回落。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9.93元/斤(11月26日),比上周的9.63元/斤上涨0.30元/斤,涨幅为3.12%;最低价9.45元/斤(11月23日)比上周的9.35元/斤上涨0.10元/斤,涨幅为1.07%。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48元/斤,高出5.08%,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2.99%明显放大。放大的原因是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最低价都有所上涨,最高价上涨的幅度略大一些,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价格差距拉大。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909.57头,比上周(11月16日至22日)的1902.43头增加0.38%,比前2周(11月9日至15日)的1808.14头增加5.67%;比前3周(11月2--8日)的1783.14头增加7.09%;比前4周(10月26日至11月1日)的1834.43头增加2.88%。本周的日均上市量是1个月以来最多的,肉类消费逐渐进入旺季。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725头,今年同比增加10.70%。
上周同比增加的幅度是8.33%,前2周同比的增幅是1.26%,本周日均上市量同比的增幅高于此前2周的增幅。
目前尚未完全进入肉类消费的旺季,但是日均上市量已经有所表现,本周日均上市量的增幅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明显高于近几周。
本周东北地区毛猪的价格基本稳定,略有走强的趋势。但是,由于目前的价格对绝大多数养猪场来说是有利可图的价格,因此养猪场对毛猪出栏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毛猪出栏的意愿强烈则导致毛猪的价格难以出现持续、明显的上涨。
从新发地市场上市量的变化来看,需求增加的幅度与白条猪供应增加的幅度会基本吻合,价格即使出现一些波动,连续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甚至可以感觉到,即便到年底,需求明显放量的时候,白条猪批发平均价也很难突破立秋节气前后出现的高价位。养猪场还是顺时出栏为好。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鸡蛋价格走势非常平稳。
11月29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3.92元/斤,比11月22日的3.94元/斤下降0.51%;比2013年10月29日的3.95元/斤下降0.76%;比2012年11月29日的4.45元/斤下降11.24%。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小幅微幅下降;年同比降幅在逐渐收窄。
本周鸡蛋价格走势的特点是:稳定。周内的价格始终保持在3.92元/斤的价位,没有出现波动。价格稳定,意味着鸡蛋价格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价格下降,养鸡场可以暂时储存一些,暂时停止销售;同时,鸡蛋也难以上涨,因为许多养鸡场都暂存着鸡蛋,只要价格上涨,这些暂时储存的鸡蛋就会进入市场,价格仍然会回落到起点。
本周鸡蛋价格重新回归到养鸡场的盈亏平衡点,养鸡场又面临着陷入亏损的风险。据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反映,现在辽宁地区的养鸡场迫切希望能够淘汰一批产蛋鸡,无奈是蛋鸡的价格较低,养鸡场淘汰蛋鸡,卖蛋鸡也是赔钱的。有的养鸡场在等待蛋鸡价格的上涨;有的养鸡场已经失去等待的耐心,在加快蛋鸡的淘汰速度。由于淘汰蛋鸡的速度加快,近期肉鸡的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价格出现小幅回落的肉鸡主要是宰杀后上市的白条鸡,是宰杀的产蛋鸡。
因此,新发地市场的商户认为,按照目前宰杀产蛋鸡的速度,1个月以后,鸡蛋价格会出现实质性的上涨。所以,现在可以提醒养鸡场,蛋鸡的淘汰量应该适度,过量淘汰产蛋鸡也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在1个月以后鸡蛋价格有可能出现恢复性上涨的时候,会使自己失去挣钱、扭亏、盈利的机会。
在养鸡场采取上述措施的时候,在他们的场区还积压着一些鸡蛋待售。因此,短时间内鸡蛋的价格既不可能出现明显的上涨,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只能是围绕着目前的这个价位上小幅波动。在波动中,价格继续走低的可能性不大。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由11月份《蔬菜加权平均价走势对比图》可以看到,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在进入11月份以后,出现连续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在本周出现了变化。本周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走势相对比较平稳,周内价格一度出现反弹,随后又有些回落。没有延续此前3周连续缓慢回落的走势。
11月29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39元/公斤,11月22日的加权平均价是2.35元/公斤,周环比上涨1.70%。去年同期的价格是2.01元/公斤,同比上涨18.91%,涨幅比上周的21.76%继续收窄。
周内的最高价是2.41元/公斤(11月27日),比上周的最高价(2.39元/公斤)上涨0.84%;最低价是(11月23日)2.32元/公斤,比上周的2.35元/公斤下降1.28%。周内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3.88%,比上周的1.70%有所放大。放大的原因就是最高价上涨、最低价下降,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价格差距有所拉大。也就是说,本周的菜价是在高位运行,菜价走势基本稳定,波动的幅度较小。另外,去年同期的价格是在上升的,因此,价格同比上涨的幅度已经连续4周收窄。
本周蔬菜供应的1个突出特点是:部分蔬菜的上市量猛然加大,市场内某些蔬菜交易区内车辆骤然增多,一些运送蔬菜的车辆进入市场以后难以进入交易区,一些货主索性在市场内的通道上进行交易,造成市场内一些交易区出现拥堵。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尖椒
11月29日,新发地市场尖椒的批发价是0.5-1.45元/斤,11月22日的价格是0.8-1.5元/斤,周环比下降15.22%。去年同期是0.6-0.8元/斤,年同比上涨39.29%。
尖椒的价格是从上周开始下降的,上周中期,尖椒的价格是1.5-2.1元/斤,到上周末快速下降到0.8-1.5元/斤。本周的价格继续下降。
去年夏秋季,尖椒的价格比较低廉,种植尖椒的农户出现亏损,今年种植面积明显减少,导致价格大幅提高。今年夏季,华东、华南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高温干旱天气,南方的客商大量收购北方蔬菜,尖椒也是南运的蔬菜品种之一,所以到9、10月份时,尖椒的价格一度突破3元/斤,“比冬天时还贵”。直到11月中旬,山东的尖椒还要供应广东地区。
广东生产的尖椒在11月下旬开始上市,南方地区不再需要山东的尖椒了,所以从11月下旬,山东产地尖椒的价格开始下降,主要供应北京市场。进入本周,广东生产的尖椒已经北运到河南郑州,离北京已经近在咫尺了。北京市场上尖椒的价格进一步下降。
当广东的尖椒马上就要进京的时候,山东产地的尖椒产量还比较大,因此,大批尖椒涌进了新发地市场,造成新发地市场尖椒交易区爆棚。
广东的尖椒实际上是要进京销售的,由于北京市场上充斥着山东的尖椒,所以广东的尖椒走到郑州就停了,没有进京。如果广东尖椒这时候进京,尖椒的价格会“惨不忍睹”。
现在,山东的尖椒很快就要退市了,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距拉大。后期广东尖椒进京,质量比较一致,价格差距相对会小一些。另外,广东尖椒是新上市的,质量普遍好于马上要退市山东尖椒,价格会略高于目前的价格,但是,不会出现9、10月份时的价格了。
2、菜花
11月29日,新发地市场菜花的批发价是1-1.7元/斤,11月22日的价格是1-1.5元/斤,周环比上涨8%。去年同期是1-1.3元/斤,年同比上涨17.39%。
从我们的感觉上,菜花的价格周环比是在下降的。原因就是本周云南的菜花开始在北京上市,云南菜花的价格在1.7元/斤左右,而北京、天津、湖北的菜花价格只有1-1.3元/斤,与去年同期持平,比上周略有下降。
今年湖北菜花的上市量很大,菜花交易区也出现了拥堵现象,一些运送菜花的车辆进不了交易区,在市场内的马路上就开始进行交易。为了尽快销售出去,马路上交易的菜花价格甚至低于1元/斤。
目前上市的蔬菜,大部分是在今年夏季高温干旱过后种植的,当时的表现是集中种植,现在的表现是集中上市,因此,菜花的价格还有下降空间。集中上市的弊端有2个:1个是集中上市时价格较低,影响农户的收入,也影响商户的收入,有些商户是“赔钱赚吆喝”;另一个是集中上市之前的菜价较高,在集中上市时价格较低,但是,集中上市也会带来集中退市,集中退市后价格又会较高。
3、团生菜
11月29日,新发地市场团生菜的批发价是1.3-2.5元/斤,11月25日的价格是1.5-3.5元/斤,周环比下降24%。去年同期是0.7-1.4元/斤,年同比上涨80.95%。
今年夏秋季,露地种植的团生菜减产,造成团生菜供应出现“寅吃卯粮”的状况,价格居高不下。
本周价格下降有2个原因:1个是北京自产的团生菜价格下降,下降的原因是气温下降,冷棚生产的团生菜必须尽快销售出去,上市量骤然加大,价格下降。原来在价格不断上涨的时候,农户有等价格、惜售的心理。现在气温下降了,销售不出去的团生菜有可能受到冻伤,无论如何也不能等了。价格下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云南团生菜开始上市。云南昆明的团生菜进京,批发价是2-2.5元/斤,压低了北京自产的价格。
今年云南蔬菜的上市期比往年有所提前,对缓解北京市场上蔬菜的供应偏紧局面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这与云南省委、市政府大力倡导农户种植冬春季蔬菜有着直接的关系。云南省委、省政府认为,冬春季蔬菜的价格较高,云南省具有垂直气候的特点,非常适宜发展冬春季蔬菜的生产,搞好冬春季蔬菜的生产,农民可以增收,甚至冬春季的收入就可以抵上往年1年的收入。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