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建阳收割机稻田忙收获

日期:2013-11-03 15:35:32 字体大小:

秋天的田野,处处是金黄。当前,正值水稻秋收时节,记者走进建阳市小湖镇的田野,全喂入、半喂入、轮式、履带式等各种水稻收割机正在忙碌。田埂上,站着三五成群的农民,有说有笑。
     小湖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谢红友介绍,今年秋收,小湖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了28台联合收割机,分赴建瓯、浦城、江西上饶、建阳四地开展秋收。今年年成好,全镇2.6万亩水稻都丰收增产,机械收割是秋收主力军,日前已为农民秋收稻田6000余亩。
    伴着阵阵马达轰鸣声,小湖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手李堂基驾驶着收割机,在马坑村村民赵林寿后塘的稻田来回穿梭。一排排水稻在收割机前迅速倒下,金黄色的稻谷从机身旁边“哗啦哗啦”地流出,被装成一袋袋。一会儿工夫,一片稻田里只留下了光秃秃的稻茬。今年57岁的赵林寿告诉记者:“我家这片稻田是烟后稻,3亩多,收割机1个多小时就能收割完。”
     “机器收割好,轻松省力,谷粒干净、损耗小。”前来帮忙的赵灼珠接过话茬说。
     说话间,赵林寿把一袋袋稻谷扛到路边。“现在公路村村通,成袋的稻谷可以直接用小龙马车拉到家门口。”赵林寿说,今年种10多亩水稻,都用机器收割,农闲时,就去捆扎钢筋,一年下来收入不错。
     农机手李堂基驾驶的浙江柳林收割机是几年前买的,总价6万元,在国家补贴下,他只花了3.4万元。从9月中旬起,和妻子魏风英到处为村民收割稻谷,一年单机械收割就可收入4万多元。
     在场的村民都说,联合收割机成了农民朋友的好帮手,往日全家人要花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收割机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搞定。
     谢红友说,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大规模承包土地的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受惠于省里的扶持政策,小湖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现在,已晋升为国家农业部示范社,拥有高速插秧机、收割机、稻谷烘干机、拖拉机等农机280台(套),社员108户,这些农机总价400多万元,社里有稻田1600亩。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维修、统一安排作业地点,从过去单打独斗的“游击战”,转变成现在的“联合出击”。
     过去收割一亩稻田,需要两个人干一天,一人一天至少要150元。现在用联合收割机,最多只要半个小时,费用100元。作为小湖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长,谢红友成了村里的大忙人,他和现场很多农民,都有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种田不再弯腰,一人种百千亩田,供百千口粮,他的梦正一步步实现。如今他拥有高速插秧机、收割机、起垄机、旋耕机、培土机、播种机等各种机具。他告诉记者,今年他和社友李堂基、魏信田、张荣兴等6人,在小湖、伊宅、马坑等地种植水稻936亩,除了自己的田用机械耕作外,还到处为农民兄弟机割机插,一年下来收入12万多元。
     市农机站站长范希强诉记者,建阳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从2009年起,成为承担我省唯一的五新科技水稻高产创建的试点县市。近年来,全市的水稻生产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正在被先进的农业机械所取代。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30.2万千瓦,同比增长4.6%,各种类型农业机械近6万台(套),全市机耕面积46.17万亩,机械耕作率为90.9%,是全省机耕率最高的市县之一。目前全市580多台收割机投入秋收,水稻机械化收获水稻面积将达38万亩,机械收获率超过八成,是全省机械收获率最高的县市之一。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