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白条猪的价格连续下降。
2013年10月11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9.50元/斤,比2013年10月4日的9.88元/斤下降3.85%;比2013年9月11日的9.68元/斤的价格下降1.86%;比2012年10月11日的9.05元/斤上涨4.97%。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涨幅较小;年同比小幅上涨。
本周(2013年10月5日至2013年10月11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周后期价格连续回落。周前期由于还处于国庆长假的尾期,个别屠宰场也处于放假期间,市场上白条猪的上市量减少,价格居高不下。周后期,国庆长假已经结束,所有的屠宰场全部开工,白条猪上市量连续增加,价格连续下降。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10.05元/斤(10月5日),比上周的10.18元/斤下降0.13元/斤,降幅为1.28%;最低价9.50元/斤(10月11日)与上周的9.50元/斤持平。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55元/斤,高出5.79%,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7.16%有所收窄。收窄的原因是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下降、最低价持平,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价格差距缩小。
本周最高价出现在周前期,也就是说出现在在国庆节放假期间;最低价出现在周后期,是国庆节放假放假结束之后,表明本周白条猪的价格实际上是在缓慢下降。国庆节放假期间肉价之所以较高,主要是有个别屠宰场节日放假休息,没有屠宰,市场上白条猪上市量下降引起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国庆节期间肉价之所以居高不下,不是毛猪供应出现紧张,而是白条猪供应偏紧造成的。这种偏紧,是个别屠宰场放假休息所致。一般来说,屠宰场在节日期间是不休息的,为什么休息,就是亏损。屠宰场收购的毛猪价格较高,屠宰以后的白条,运到市场上的销售价格难以水涨船高。既然照常屠宰会出现亏损,不如放假减少亏损。个别厂家的放假,为照常屠宰的厂家提供了盈利的机会。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670.43头,比上周(9月28日至10月4日)的1589.57头增加5.09%;比前2周(9月21日至27日)的1715头减少2.60%;比前3周(9月14日至20日)的2000头减少16.48%;比前4周(9月7日至13日)的2034.57头减少17.90%。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443.14头,今年同比增加15.75%。上周同比的增幅是13.96%,本周增幅比上周略有增加。不过,本周上市量环比虽然也是增加,但是与前几周相比,上市量还是有所下降的,节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的特征比较明显。销量下降,势必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实际上,进入9月下旬以后,北方地区毛猪的价格已经有所下降,以北京为例:9月中旬北京毛猪的价格一般在8.1-8.2元/斤,本周已经下降到7.8-7.9元/斤,降幅接近4%。辽宁毛猪的价格也已经从9月上旬的8-8.1元/斤下降到7.5-7.6元/斤,月环比下降6%左右。
进入10月份以后,消费淡季的特征会表现得比较明显,白条猪的供应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现象引起价格下滑,而白条猪价格下降也会继续压低毛猪的价格。由于今年肉类消费总的形势好于去年,淡季的需求量也是好于去年,所以,后期肉价、毛猪价格即使有所回落,回落的幅度也不会太大,毛猪的养殖仍然处于盈利区间。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鸡蛋价格出现了一波冲高回落的行情。周前期价格上涨,周后期价格回落,回落后的价格接近冲高前的价格。
10月11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3.88元/斤,比10月4日的3.99元/斤下降2.76%;比2013年9月11日的4.72元/斤下降17.80%;比2012年10月11日的4.15元/斤下降6.51%。周环比小幅下降;月环比明显下降;年同比降幅较小。
本周前期,鸡蛋价格出现反弹,反弹的原因并不是养鸡场鸡蛋的生产能力不足造成的,而是养鸡场对鸡蛋价格的连续下滑进行抵制的反应。养鸡场对较低的收购价进行抵制,拒绝出售,而经销商担心价格上涨以后运到市场批不出去会给自己造成亏损,收购量减少,市场供应不足。价格回升以后,养鸡场积极出售储存的鸡蛋,经销商也认为有利可图,所以收购量明显增加,市场供应充足,价格连续下降。
按照本周末新发地市场鸡蛋的价格计算,养鸡场已经进入微利或者微亏的阶段了。后期鸡蛋的价格也会在低位徘徊,难有大的起色。因此,对于养鸡场来说,适当淘汰一些还不算太老的老鸡,是需要考虑的1个选项。淘汰量不宜过大,不超过5%为宜。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本周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在连续小幅下降。下降以后的价格仍然保持在高位。
10月11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14元/公斤,10月4日的加权平均价是2.28元/公斤,周环比下降6.14%,降幅比较明显,平均每天下降接近1个百分点。
周内的最高价是2.27元/公斤(10月5、6日),比上周的最高价(2.38元/公斤)下降4.92%;最低价是(10月10、11日)2.14元/公斤,比上周的2.22元/公斤下降3.60%。周内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6.07%,小于上周的7.21%,说明本周菜价波动的幅度比上周有所缩小。缩小的原因就是最高价、最低价均有所下降,最高价下降的幅度略大一些。本周蔬菜加权平均价的最高价、最低价均高低于上周,表明近期菜价开始回落。
去年同期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1.56元/公斤,今年同比上涨37.18%,同比涨幅比上周的40.74%有所收窄。去年同期的菜价是5年来同期的最低值,今年不可能继续保持在低位,肯定会高于去年同期,只不过近期高出的幅度仍然是大了一点。
本周,新发地市场蔬菜来源地的转换过程仍然在进行中。从上市量的变化来看,前期产地的蔬菜已经基本退市,后续产地的蔬菜逐渐进入上市的高峰期,短期内价格存在继续小幅下降的可能性,而且这种连续走低的态势基本上还可以延续2周左右的时间。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与本周山东、河北中南部的蔬菜逐渐大量上市有关;也与部分冷棚蔬菜开始上市有关;也与南方地区蔬菜的自给率明显提高、北菜南运的规模萎缩有关。总的感觉是,9月末、10月初蔬菜供应的产地转换、种植方式的转换在前期进行得并不理想。进入本周以后,前一段时间出现的供应断茬现象现在已经基本消除了。不过,菜价即使继续下降,在整个10月份中高于去年同期的状况已成定局。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大白菜
10月11日,新发地市场大白菜的批发价是0.35-0.6元/斤,10月4日的价格是0.45-0.75元/斤,周环比下降20.83%。去年同期是0.2-0.28元/斤,同比上涨97.82%。
去年秋末冬初,大白菜出现卖难的状况,今年同期上市的大白菜由于种植面积减少而出现恢复性上涨。按照今年大白菜的价格来看,农民种植大白菜是挣钱的,价格基本上属于比较合理的范围。
本周,河北北部的大白菜基本上全部退市,取而代之的河北中部产区的白菜。本周新发地市场上市的大白菜,主要由4部分组成:
1、上市量最大的是来自河北唐山的玉田县,产地白菜的收购价一般保持在0.2-0.25元/斤左右,市场售价0.35-0.4元/斤左右;
2、一部分大白菜来自山西太原,售价0.5-0.6元/斤,上市量排在第2位。
山西的大白菜被人们称之为大头菜,菜叶部分所占比例较大,菜帮部分较小,白菜的头部圆且大,主要用于涮锅使用。
3、河北唐山的天津绿,白菜细长,叶薄,北京人称之为“青口菜”,价格0.5-0.6元/斤。
4、来自吉林农安和辽宁、河北中部的娃娃菜,售价0.45-0.6元/斤。
上周还有少量张家口的白菜,本周已经退市,后续上市的白菜基本上全部产自河北中南部、北京及以南地区。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反映,唐山的晚白菜种植面积与去年同期持平,河北廊坊、保定的晚白菜种植面积也比较大。这些晚白菜是适宜冬储的白菜,如果不出现极端天气,今年大白菜的冬储应该比较充足,明年春季的冬储大白菜的价格相对会比较平稳。
此前报告过冬储的洋葱、土豆、胡萝卜、卞萝卜、青萝卜供应比较充足,本周可以看到大白菜供应也比较充足,后期还有冬储的大葱上市。因此,现在看来,冬储蔬菜的供应相当于往年,是比较理想的,没有因为短缺而出现暴涨的情况,也不会出现因为卖难而暴跌的情况。
2、柿子椒(圆椒、大椒)
10月11日,新发地市场柿子椒的价格是0.8-1.4元/斤,10月4日的价格是1-2.4元/斤,周环比下降35.29%。去年同期是0.8-1元/斤,同比上涨22.22%。
目前新发地市场销售的柿子椒主要来自山东潍坊的青州地区,少量来自辽宁的朝阳、鞍山、葫芦岛地区及内蒙赤峰。内蒙、辽宁的柿子椒是该退市的产品,价格较低。山东的柿子椒是刚刚上市的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如果不是今年椒类价格较高,辽宁、内蒙的柿子椒也该退市了。
山东去年秋季上市的椒类价格相对较低,挫伤了农民种植椒类的积极性。今年椒类蔬菜的种植面积相对减少了一部分,使得今年价格恢复性上涨。不过,今年的恢复性上涨的幅度略大一些,如果按照上周的价格来看,冬季的价格有不过如此。
本周价格明显下降,与山东椒类蔬菜进入上市高峰期有关。今年椒类种植面积减少,而且在椒类蔬菜种植的初期,山东出现高温、干旱,后期一度阴雨绵绵,对椒类的生长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上市期有所推迟,产量有所下降,使得前期价格居高不下。本周进入了上市高峰期,柿子椒的价格连续下降,比去年同期高出的幅度大幅收窄。后期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但是下降的空间并不很大。价格难以接近去年同期的水平,主要受到2个方面的制约:1是种植面积确实减少,而且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天气的不利影响而减产,2是近期还有一定数量椒类需要南运和北运。不仅南方一些省份需要山东的椒类,夏季处于冷凉地区的北方省份,反过来也需要山东的蔬菜了。
3、鲜食花生
10月11日,新发地市场鲜食花生的批发价是1.3-1.8元/斤,上周末是2-2.2元/斤,环比下降26.19%。去年同期是1.7-2.1元/斤,今年的价格同比下降18.42%。
鲜食花生主要消费群体是大排档食客,夏季的销量很大。本周,受到气温下降的影响,大排档的生意萎缩,销售量下降。但是上市量仍然较大,价格下滑得比较快。
鲜食花生主要是刚刚刨出的花生,晾晒以后,可以榨油,烘炒以后可以作为干果。近几年,花生油的价格居高不下,干果花生的价格连年走高,导致近2年花生的种植面积逐年恢复。去年鲜食花生的价格已经出现下降,但是干果花生的价格没有下降,花生油的价格降幅很小。因此,今年花生的种植面积则明显增加,特别是一些种植大户,种植花生的很多。
鲜食花生的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农户就不再出售鲜花生了,而是用来榨油或者加工干果了。因此,今年冬季以后,花生油的价格应该有所下降,干果花生的价格也应该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