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辽宁省鞍山市农委相关部门获悉,今后全市将对无公害蔬菜的“血统”在源头上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所有无公害蔬菜的外包装上都将配备“电子身份证”,用手机一扫或者上网输入包装上的“电子身份证号”,该蔬菜的生产基地、溯源编码以及种植户名字都将立即显现,普通蔬菜要想再冒充无公害等“贵族血统”的蔬菜将不再可能了。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等各种标签很常见,身价也随着“血统”的高贵而飙升了几倍。不过,如何辨别这些蔬菜的“血统”是否纯正,却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个别商贩看准了这个“商机”,私下里给普通蔬菜穿上一件件“华丽外衣”,冒充无公害蔬菜,使不少消费者为此花了许多冤枉钱。
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绿色蔬菜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的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蔬菜。“目前鞍山市拥有无公害蔬菜350多个品种,绿色食品42个品种。”市农委负责人介绍说。
市农委负责人表示,为了让食品安全制度更加完善,鞍山市将对无公害蔬菜等农产品进行更加严格的源头监管和认证,给蔬菜全面配上“电子身份证”。届时,市民买菜时当场用手机一扫,或者买完菜回去上网一查,就可以知道“开心农场”在哪里。这种蔬菜可追溯制度,可以让市民轻松得知蔬菜的产地、生产过程、管理方式等各种信息,从而买得放心,吃得明明白白。因为所有贴上产地编码证的蔬菜都像人拥有“身份证”一样,一个编码对应一个蔬菜产品,在任何销售环节,一旦被检验出存在质量问题,就可以凭借产地编码证直接追究到最初的责任人。
据了解,鞍山市除了实施这项追溯制度之外,与之相配套的还将实施农产品安全承诺制,农业部门与生产基地一个一个签订承诺书,约定生产基地要严格遵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关规定,要求所有规范化的大棚必须建立蔬菜生产记录手册,并且要求按照标准填写无公害农产品种植记录,记录上要详细记载每个大棚的用药、用水、施肥情况,以保证能够及时监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