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涵江:探索乡村善治之路

日期:2023-01-11 10:09:26 字体大小:

近年来,莆田涵江区通过大数据赋能,推动组织重构、力量重合、资源重整,把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单元和最后责任主体。
莆田涵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蔡志表示,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个方面,全力聚焦难点、堵点、梗点,积极探索推行治理新方法,争取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路子。
党建引领  党员担任单元长
近日,在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国湄领涵小区,笔者注意到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以及清晰醒目的党政宣传标语,时刻都能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的存在。
国湄领涵小区位于涵江城区,是当地新近开发的住宅小区,由8幢住宅楼和沿街56坎店面组成,已交房2年。涵江区国欢镇以黄霞村国湄领涵小区为试点,以建强小区党支部为抓手,打造“党建示范小区”,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国湄领涵小区1号楼的黄先生装修时希望将入户门往外侧打开,但不符合相关规定,遭到隔壁住户的反对,双方因此发生争执。这起邻里纠纷很快引起单元长的注意,并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情况。小区党支部和物业迅速介入,在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协商调解会议,最终达成和解。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经过全面摸排,国湄领涵小区成立党支部,由17名在职党员和2名流动党员组成。作为一个整体网格,国湄领涵小区被划分为若干个最小治理单元。小区党员主动担任单元长,时时亮明身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干群关系从“你我”转变为“我们”。
在国湄领涵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党群服务中心,这里设备齐全,集党的建设、基层治理、群众办事于一体,周围还分布着许多功能区,包括党群学习屋、党群议事调解室、户外休闲场所等。“基层事务繁杂,小到家长里短,大到疫情防控。党员干部都要现场办公,在最小治理单元中发挥最大正能量。”小区党支部书记陈群皇表示,构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共同体,将“最后一公里”变成“最美一公里”。
党建引领,建强乡村末端组织体系。目前,涵江区在所有乡村建立起三级党组织,包括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和单元党小组。其中,个别乡村成立党总支或党委,另有个别网格成立党支部。
积分激励  共治队伍动力足
“平台上有人反映,有一处人行道总是被周边店铺占道经营。你赶紧过来看看吧,查一下具体情况,尽快处置到位。”像往常一样,佘文秀一大早就来到村部,没过多久就收到信息,于是立刻动身前往事发地。经过一番了解后,佘文秀弄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现场解释占道经营的弊端和相关处罚,劝说店主将货品搬进店里。
佘文秀是涵江区江口镇海星村村民,还是一位老党员。自从海星村推行积分制以来,身为单元长的佘文秀愈发忙碌起来,经常在所属单元内走一走、看一看、记一记,及时发现问题、化解纠纷。
“别看我年纪比较大,但是工作起来,一点不比那些年轻人差。经过上一个月的努力,我的积分又增加了不少,排名继续往前。这个月,我不能松懈,还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佘文秀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涵江区江口镇以海星村为试点,在全市创新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设置各项指标和评分标准,对网格长、单元长进行量化考核,激发乡村治理共治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源源不断的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如今,海星村的先行先试经验已在全镇推广。
根据《江口镇网格长、单元长积分激励实施方案(试行)》,网格长、单元长的主要考核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事情采集数量、事件处置情况、问题解决质量。大到安全生产和“两违”整治,小到志愿服务与矛盾调解,全部被纳入积分统计范畴。
依托线上平台,江口镇实时公布全镇网格长、单元长的积分情况,而且自动生成排行榜。凭借自身的工作表现,网格长、单元长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数字赋能  智慧监管无死角
“看着页面上的提示,一步步点击操作,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定。现在盖房子,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到处跑部门,更不用填报那么多审批材料。有了这个平台以后,老百姓办事省心多了。”在涵江区萩芦镇洪南村,村民林益斌通过手机小程序,发起建房审批申请。没过多长时间,后台自动按照流程顺序,完成村级审核和镇街审批。
林益斌所说的平台,就是当地政府开发建设的“数字萩芦”。该平台汇聚多种便民功能,仅农村建房版块,就包含了村庄规划、建房审批、工匠培训、建房示范、建房协会等内容。点击进入工匠培训和建房示范页面,村民可以从中选择有资质的建筑工匠和设计公司,确定符合乡村风貌要求的设计方案和楼房样式。
在农户建房施工现场,事先安装好的监控摄像头成了“智慧监督员”,实时将施工情况传输至“数字萩芦”,防止在建房屋出现施工不当、突击加层等现象。同时,平台还设置举报功能。群众可以随时上传身边的违建图文信息,对违建行为进行举报,实现群策群防,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在农村,建房是每家每户的一件大事,也是基层村建部门的一件头疼事。如何做到全程监管,确保工作不失位,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大难题。”萩芦镇村建站站长曹劲松说,有了“数字萩芦”,许多历史性的问题迎刃而解,“借助一个小小的摄像头,村建工作人员、包村干部、建房监理就能实现共同监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据统计,自2022年5月“数字萩芦”正式运行以来,萩芦镇完成线上审批农村建房62宗,建立起拥有162人的农村建房工匠库,处置违建4宗。目前,平台上实时监管在建房屋89户、危房71户,公布闲置资产资源信息9宗。

来源:福建日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