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让绿色导向“导”出青山绿水

日期:2013-10-02 13:36:59 字体大小:

 仙游县将北部8个山区乡镇划为生态旅游区,定位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产业,绩效考评重点考核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等。在绩效考评的引导下,这些乡镇大力植树造林,关闭污染企业,为木兰溪送去了一溪清水。

   我省山多地少,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全省有沿海山区之分,局部又有山区和平原之别。传统的绩效考评办法,容易促使山区像沿海、平原那样大力发展工业,产业低水平重复,既富不了也美不了。近年来,许多县市区积极求变,实施分类发展策略,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把保护环境作为山区乡镇绩效考评的重点,形成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导向,调动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当地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

    山区发展工业常要削山造地,成本大,还产生水土流失。山区引进低水平项目,不仅污染环境,也影响到下游饮水安全。对山区乡镇绩效考核不再以GDP增长为重点,减轻了山区与沿海、平原比拼GDP的压力,避免了盲目发展工业对环境的破坏。

     山区处于江河源头或上游,具有明显的生态优势,但保护生态的任务也重。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让山区干部保护环境有劲头,为提高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等绿色经济,增加百姓收入。

    鼓励山区保护环境,并不意味着山区完全放弃工业,在区域功能允许的条件下,可以适度发展符合环保要求的工业。许多地方发展飞地工业,在平原乡镇的工业区内,允许山区乡镇引进项目,以减压山区环境压力。

     绿色导向“导”出青山绿水,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功不可没。省委十分重视保持和扩大我省的生态优势,提出在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的基础上,争取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更远大,要求更高了,需要有新的办法和举措。应借鉴仙游等地的经验,改进绩效考评机制,加大环境保护在绩效考评中的分量,让绿色导向向全省扩展,形成分类发展格局。在山区,鼓励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同时利用生态优势发展农业、旅游业等,走出有山区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沿海、平原,引导干部在增加生态资源存量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环保问题,推进节能减排、产业升级,美化人居环境。

     山海协作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沿海应积极支持山区发展经济,承担对上游合理生态补偿的义务,保护上游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形成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共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