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和美乡村 绘就漳州好风光

日期:2022-12-15 11:26:03 字体大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薄雾里,拖着长长尾羽的“白凤凰”在山谷间飞翔,宛若神鸟。近日,网友在南靖县金山镇鹅仙洞拍到的一段小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也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迅速走红,和白鹇一起走红的,还有漳州优越的生态环境。
青山不语总能笑,绿水无声鸟作歌。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漳州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人居环境问题,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努力建设和美乡村。
百村竞赛 颜值提升
“环境整治来实施,家家户户来参与;公共卫生要维护,垃圾杂物不乱扔;门前‘三包’做到位,厝前后沟摆整齐……”连日来,华安县新圩镇的方言宣传口号通过“村村通”大喇叭和流动宣传车,传入各村街头巷尾和田间地头。
华安县副县长黄英龙说,今年11月18日,华安搭设擂台,在全县91个建制村、9个社区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竞赛”工作。
此次“百村竞赛”以乡镇为主体、村(社区)为单位、农户为基础,组织开展“扫干净”“拆清楚”“摆整齐”“除杂草”“圈养禽”“清沟渠”“保畅通”等七项提升行动,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近年来,华安涌现出许多高颜值村庄,官畲、高石、坪水等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的人居环境整治典范成功“出圈”,华安也获评福建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那么,如何从“局域美”迈向“全域美”?华安县充分发挥乡村党员干部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带动村民和乡贤一同参与到“百村竞赛”工作中。对重点国、省、县道交通沿线的村,省级乡村振兴重点村,镇区所在村,乡村旅游重点村可视范围内,做到无裸房、无垃圾、无旱厕、无“蜘蛛网”缆线;对边远建制村或自然村村口及村主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做到无裸房、无垃圾。
为了营造比学赶超、争优创先的浓厚氛围,擂台比赛通过“每周一曝光、每半月一观摩、每月一现场考核、每季度一总结”的方式,力争打造一批示范农村小集市、示范村干道、示范入村口、示范家园清洁户、示范农村小公园(小广场)等示范点,让广大群众真真正正享受到人居环境带来的“院美、村美、路美、河美、田园美”。
补齐短板 强健筋骨
乡村振兴,既要“面子”美,也要“里子”实。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线,漳州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为农村人居环境“强健筋骨”。
作为漳州市曾经的铁路客货运中心枢纽,坐落于龙文区郭坑镇的漳州东站承载着太多“老漳州人”的悲欢离合,而随着动车高铁的发展,漳州东站退出客货运舞台,郭坑镇这座昔日铁路重镇的辉煌渐趋暗淡。
“近年来,我们借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股东风,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建成一批重要基础设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郭坑镇党委书记许艺军说,郭坑镇累计完成联十一线、郭坑大道二期、龙泽花园安置房、承泽楼修缮、口社至东溪农村公路、郭坑至洛滨农村公路、慢行生态绿道景观提升工程(渔人小镇至口社村段)、郭坑镇南一号路(郭坑大道至江滨路)道路工程、郭坑教育园区道路提升工程(郭坑大道一期提升工程)、南二号路一期工程、郭坑镇黑臭水体清淤整治项目、郭坑第二中心幼儿园等一大批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郭坑镇注重为群众留出日常休闲文化场所,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让乡村振兴的“里子”更实。
今年,郭坑镇投资约400万元,完成全镇近7000平方米废旧地块改造,增设40多个停车位,成功打造出洛滨、口社2处群众夜间休闲娱乐网红打卡点,把曾经群众避而远之的地方变成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好去处。
“郭坑镇作为龙文区唯一的乡镇,正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全力以赴干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许艺军表示,接下来,郭坑镇将持续完善好基础设施,从村庄的需求与农民的需求出发,把设施建在“刀刃”上,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美丽经济 产业支撑
伴着惬意的微风,漫步在漳州市高新区九湖镇百花村的道路上,宛如走进美丽庭院的大观园,有的庭院摆满千姿百态的花木盆景,有的庭院开满五颜六色的蝴蝶兰,有的庭院小桥流水古色古香,有的庭院整洁清新美丽舒适,“一院一景、一户一韵”,特色各异。这些美丽庭院是百花村的花卉展示舞台,也是百花村最美的直播场地。
“以美丽庭院做直播场景,观众很喜欢。”花农朱恒宗说,他家的院子就是“美美文人墅”的直播场地,这里既是他居住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工作的地方。
美丽庭院成为直播间,在百花村还有不少,它们是独具特色的“诗意空间”,也是可以掘金的“美丽经济”。
据百花村驻村第一书记戴宝全介绍,美丽庭院是百花村产业发展起源。百花村是个花卉产业村,种花、卖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为人多地少,“庭院经济”一直在百花村盛行,村民们充分利用自家庭院有限的空间种满各种花卉苗木,既能美化庭院,又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目前,百花村有传统和现代花卉2000多种,花卉及其配套产业商铺1500个,约10万平方米;花卉大棚1000个,约5万平方米;大型苗木基地约300场,约1万亩。花卉交易市场全年交易额20多亿元,并带动周边花卉产业产值超30亿元。
戴宝全说,下一步,他们将以“庭院美”为抓手,以点带面,从线到片,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吸引更多游客来此观光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来源:福建日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