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白条猪的价格受到中秋节节日效应的影响,高位运行,剧烈波动,周内价格走出了1条“M”型曲线。
2013年9月20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9.50元/斤,比2013年9月13日的9.43元/斤上涨0.74%;比2013年8月20日的9.85元/斤的价格下降3.55%;比2012年9月20日的9.13元/斤上涨4.05%。周环比微幅上涨;月环比小幅下降;年同比小幅上涨。本周白条猪的价格受到中秋节节日效应的影响,波动得比较明显。
本周(2013年9月14日至2013年9月20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价格比上周略有回升,主要是受到中秋节的影响,消费需求比较旺盛,上市量稍有变化,价格波动得就比较明显。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10.25元/斤(9月15日),比上周的9.93元/斤上涨0.32元/斤,涨幅为3.22%;最低价9.45元/斤(9月14日)比上周的9.43元/斤上涨0.02元/斤,涨幅为0.21%。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80元/斤,高出8.47%,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5.30%有所放大。放大的原因是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最低价均有所上涨,最高价上涨的幅度较大,价格差距拉大。
本周最高价之所以比上周明显提高,主要是当日进入市场的屠宰场代理商中有1家缺席,造成当日上市量明显减少,价格突然“跳了一下”。那家缺席的代理商,是在白条猪批发过程中赔钱所致。屠宰场白条猪出厂价较高,到了市场以后,市场价格上不去,代理商就缺席了2天。从这件事中反映出1个问题,就是屠宰场在收购毛猪的过程中,毛猪的价格较高,所以出厂价就比较高。运到市场以后,市场的供应是比较充足的,代理商只有随行就市,降价销售,所以就出现亏损。出现亏损以后,有的屠宰场可以承担,有的屠宰场不能承担,不能承担亏损的代理商就会缺席,以此来减亏。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2000头,比上周(9月7日至13日)的2034.57头减少1.70%;比前2周(8月31日至9月6日)的1950.29头增加2.55%;比前3周(8月24-30日)的1813头增加10.31%;比前4周(8月17日-23日)的1741头增加14.88%。
去年同期日均上市量为1724.86头,今年同比增加15.95%,增幅明显小于上周的32.78%。上市量同比增幅缩小,并不意味着毛猪供应量不足,而是市场供应几近饱和,供应量如果继续加大,代理商的亏损就会加大,代理商会通过缺席来调节自己的盈亏的。
事实上,屠宰场收购的毛猪数量还是充足的,他们希望代理商能够尽量多销售一些,所以屠宰场一般能够分担代理商的亏损,除非屠宰场自己也陷入亏损。因此可以看出,在屠宰场、代理商出现亏损的情况下,这种亏损势必会转移到毛猪的收购价上,会压低毛猪的收购价的。因此,在供求双方的博弈中,如果毛猪供应充足,价格下滑就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现在毛猪的供应基本上是充足的,价格一定会出现适度的下滑。
如果我们现在回顾近几个月白条猪价格的走势,可以看到,今年肉价的变化,并不是原来人们意识中的所谓“猪周期”。今年4月份,政府的第一次收储,止住了肉价连续下滑的趋势;5月份的第二次收储,起到了托市是效果,肉价回升。6月份以后肉价连续上涨,并不完全是第二次收储所造成的反应。6月份以后上市的毛猪,是冬春季出生的仔猪。往年的冬春季,北方地区气温很低,新出生的仔猪存活率较低,连续几年造成6-8月份毛猪出栏量下降。但是,2012年入冬以后,北方地区的养猪场绝大部分加强了对冬春季出生的仔猪的管理,提高了猪舍的温度,使得今年北方地区冬春季出生的仔猪存活率明显提高。相反的是,今年春季南方地区长时间的低温阴雨,造成南方地区仔猪存活率下降,6月份以后毛猪出栏量下降。当时北方地区毛猪的价格在下降,是南方地区毛猪价格上涨拉动北方地区毛猪价格反弹。6月份以后,南方地区长时间高温,仔猪存活率下降,毛猪的存栏量下降,为肉价的坚挺提供了条件。相比之下,北方地区虽然在7、8月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强降雨和洪水的影响,毛猪的存栏量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冲击,从8月中旬开始,北方地区毛猪的价格领降全国。如果不是近期南方地区毛猪的价格仍然比较坚挺的话,北方地区毛猪的价格降幅会比现在明显。由于天气的原因和需求放量(从今年6-9月份新发地市场量价双涨)掩盖了毛猪产能充足的实况。毛猪价格从6-8月份的连续上涨,误导一些养猪场(户)对饲养规模的把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甚至感觉到今年肉价的高价期(8月7日的10.45元/斤)已过。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鸡蛋价格出现跳水。本周延续上周价格下降的趋势继续回落。
9月20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4.38元/斤,比9月13日的4.67元/斤下降6.21%;比2013年8月20日的3.92元/斤上涨11.73%;比2012年9月20日的4.74元/斤下降7.59%。周环比明显下降;月环比涨幅明显;年同比降幅较大。
本周鸡蛋价格周环比虽然出现明显下降,但是下降以后的价格仍然大幅度的高于上月同期,而上月同期的价格是比较合理的价格,也就是说,后期还有下降的空间。
本周鸡蛋价格下降,主要是北蛋南运的活动出现停顿,北方鸡蛋供应的短缺局面进一步缓解。
从上周开始,南方客商在北方鸡蛋产区的收购活动已经收敛,本周基本上停止了收购活动,造成北方产区鸡蛋价格连续回落。虽然本周仍然有南方客商的收购点在活动,但是收购的数量已经降至低点。如果这种状况继续延续一段时间,北方鸡蛋产区的价格有可能降至1个月之前的价位,恢复到围绕养鸡场鸡蛋生产的盈亏平衡点上下波动。
近期,北方养鸡场重新开始对过剩蛋鸡的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青壮年”鸡,这批青壮年鸡的产蛋期大约能维持10个月左右,也就是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如果不出现其他意外情况,鸡蛋的供应会比较稳定。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本周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走出了1条小幅的冲高回落弧线,价格仍然处于高位。
9月20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19元/公斤,9月13日的加权平均价是2.26元/公斤,周环比下降3.10%,小幅下降,周内的整体价格属于高位运行。
周内的最高价是2.34元/公斤(9月17日),比上周的最高价(2.38元/公斤)下降1.68%;最低价是(9月14、19、20日)2.19元/公斤,比上周的2.26元/公斤下降3.10%。周内的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6.85%,明显大于上周的5.31%,说明本周菜价波动的幅度比上周有所放大。放大的原因就是最高价、最低价均有所下降,最低价的降幅略大一些,是冲高回落的反映。
去年同期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1.85元/公斤,今年同比上涨18.38%,同比涨幅比上周的23.50%有所收窄。
本周,新发地市场大宗蔬菜的价格走势平稳,如洋葱、土豆、各种萝卜、黄瓜、西红柿等;前期价格较高的椒类蔬菜的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前期价格较高的豆角类蔬菜的价格稳中有降;部分蔬菜的供应完成了产地转换,价格回落;前期价格处于低位的蔬菜价格小幅波动。因此,周环比小幅下降,本周菜价总体上略低于上周。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尖椒
9月20日,新发地市场尖椒的批发价是1.5-3.5元/斤,9月13日的价格是2-3.5元/斤,周环比下降9.09%。去年同期是0.7-1.1元/斤,同比上涨177.78%。
最近1个多月来,尖椒的价格是市场上价格最高的几个品种之一,长时间居高不下。本周尖椒的价格环比其实并没有下降,只不过现在上市的尖椒一部分是新产地尖椒,一部分是即将拉秧的前产地的尖椒。前产地的尖椒质量明显下降,如果不是市场上缺尖椒,这样的尖椒根本就不可能上市。
前产地的尖椒主要是指内蒙赤峰的尖椒,今年当地夏季雨水较多,影响了尖椒的产量和质量,现在面临提前退市的局面。新产地的尖椒主要是指山东潍坊的尖椒和辽宁锦州的尖椒。今年秋季上市的山东尖椒受到夏季高温的影响,一部分正处在生长期的尖椒秧被“烧”(高温)死了。今年辽宁秋季上市的尖椒受到夏季暴雨的影响,一部分正处在生长期的尖椒秧被“淹”死了,造成秋季尖椒的价格居高不下。
此外,去年秋季,山东、辽宁的尖椒价格较低,今年的种植面积也减少许多,造成今年秋季尖椒的产量大幅下降。
新发地市场的商户认为,后期尖椒批量上市以后,价格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但是,价格即使下降,仍然会大幅度的高于去年同期。尖椒价格实质性的下降,需要等待初冬时节南方尖椒的大量上市。秋季尖椒的价格不会“便宜”。
2、架豆
9月20日,新发地市场架豆的价格是1-1.5元/斤,9月13日的价格是2.5-3元/斤,周环比下降54.55%。去年同期是1.2-2.2元/斤,同比下降26.47%。
9月20日架豆的价格不是正常的价格,因为9月20日是农历的八月十六,正处于“小长假”期间,商户认为在小长假期间架豆能够畅销,但是运到市场以后,卖不动。9月18日的价格是2.2-2.8元/斤,这个价格还比较正常。是低于上周末、高于去年同期的价格。
本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内蒙中东部的豆角类蔬菜几乎全部退市,只有张家口的大棚扁豆还有少量上市,其他的如豆王、白不老(白架豆)、油豆、架豆已全部退市。取而代之的是河北保定清苑的架豆、白不老;保定定兴的扁豆、豆王;天津蓟县的架豆、豆王;吉林榆树市的油豆。今年秋季,榆树市的油豆受到夏季暴雨的影响而减产,往年秋季在新发地市场的上市量日均超过200吨,今年上市量减半。河北、天津的豆角类种植面积超过去年,供应状况应该好于去年。但是,今年由于前面产地提前退市,保定、蓟县的豆角提前上市,在价格的高点上市,属于开盘价高开,后期批量上市以后,价格肯定会回落,但是回落以后的价格也会略高于去年同期的。
3、菜花
9月20日,新发地市场菜花的批发价是1.2-1.8元/斤,上周末是1-1.8元/斤,环比上涨7.14%。去年同期是1-1.2元/斤,今年的价格同比上涨36.36%。
本周菜花价格虽然环比有所上涨,但是我们认为菜花的产地衔接是比较理想的。而且菜花的最高价并没有上涨,只是最低价略有提高,而且最低价提高是质量的提高,可以说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本周上市的菜花来源于2个产地,1个是河北的张家口,1个是北京。在张家口的菜花还没有退市之前,北京的菜花就开始上市了,衔接得比较顺利。按照往年的规律,张家口的菜花在9月末退市,北京大兴的菜花在9月末上市,有时候在10月初上市,在前后产地转换时,菜花的价格会跳一下,今年这种现象就不会出现了。
北京的菜花只是菜花供应链中的1个过渡环节,北京菜花上市以后,随之而来的河北南部邯郸的菜花和河南、湖北、四川、浙江、上海的菜花,产地很多,不会只局限于1个,供应会相对稳定。北京夏季菜花的供应只有张家口1地,那里一下雨、一出现冰雹,就让人提心吊胆,后期不会了。
据新发地市场的商户反映,今年大兴的菜花种植面积比去年有所扩大,后期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