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罗奔小康,葡萄挑大梁;葡萄土专家,柯发顶呱呱!”这句福安市松罗乡乡亲耳熟能详的顺口溜,见证了一名农村党员的初心使命。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松罗乡,当地农技“土专家”郑柯发正在自家的葡萄新品种试验园内浇灌,而后在农事日记本上写下:2022年9月27日,晴。玉波2号用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兑水浇施。
1998年,福安平原地带葡萄种植发展正盛,这点燃了郑柯发的增收梦。“要是葡萄能引种到松罗,乡亲们的收入也会大幅提升。”说干就干,郑柯发联合4位村民开始引种葡萄,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他拜师学艺,用农事日记本将葡萄施肥、管护过程一一记录。郑柯发还带头尝试避雨栽培、果实套袋等新技术,实现了葡萄亩产值从5000多元到16000多元的跨越,为乡亲们蹚出了致富路。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郑柯发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带动乡亲们富起来才是真正富。”2009年,他创立福安市兴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成立党支部,先后吸纳建卡立档贫困户11户,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郑唐弟就是在郑柯发的鼓舞下,从5亩葡萄园起步,于2017年住上了新房子,每年葡萄种植收入达到9万多元。“我的小康生活离不开柯发的帮助。”郑唐弟笑呵呵地说。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郑柯发对此充满了期待。“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我将继续带领乡亲们种好葡萄,让葡萄种植更有科技范,以科技赋农,实现科技富农。”郑柯发说。
目前,郑柯发的智慧葡萄园已装上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喷灌、施肥自动化,而他也开辟出1.5亩新品种试验园,试种“黑蜂”“金手指”等葡萄新品种。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