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协调发展 城乡比翼八闽兴

日期:2022-10-14 11:23:43 字体大小:

 

在罗源县飞竹镇官路下村秀岭自然村,畲族群众欢庆丰收,高歌《我和我的祖国》。 本报记者 林辉 摄

 

 

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秋色迷人,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呈现眼前。本报记者 林辉通讯员 谢威 摄

 

 

全省首座公轨两用桥——道庆洲大桥是连接福州主城区和滨海新城的重要过江通道,大桥上层为公路,下层搭载的福州地铁6号线已于今年8月28日正式通车。本报记者 林熙 摄

 

 

绿色环抱的革命老区宁化县日新月异。本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黄尉峰 摄

 

9月16日,我省苏区振兴发展座谈会在龙岩长汀举行。会上,20个支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不久的将来,老区苏区将迎来又一波振兴力量。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海阻隔下,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曾经长期存在。尤其是受区位、交通等制约的老区苏区,其经济社会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尚有差距。

大力推进老区苏区振兴,是党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我省坚持协调发展的典型成效。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安排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0亿元以上用于老区苏区振兴。十年来,革命老区苏区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山海合作,共谋发展。过去十年,我省持续推动山海协作全方位、多层次展开,一批创新性政策、牵引性改革、引领性平台,助力我省加快形成山海联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一创新做法,成为福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宝。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福州都市圈建设、厦漳泉一体化发展,福州、泉州成为万亿级城市,城市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带动了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齐头并进。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7%,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

建设福州都市圈,是我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山海协作要求的重大举措。2021年7月印发实施的《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福州都市圈主要范围包括福州市、莆田市全域,宁德市、南平市部分地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陆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如今,福州都市圈正发展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1年,福州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12.28亿元,占全省比重达36%。

厦漳泉三市地域空间相连,素有闽南“金三角”之称,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区域以及对台合作的前沿门户。2018年4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以厦漳泉都市圈为引擎,加快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决策部署。近年来,厦漳泉三市共识不断深化,协作更加紧密,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创新协同、资源共享加速推进,携手推动都市圈建设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厦漳泉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34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73%,成为福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增长引擎。

缩小城乡差距一直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借助两大都市圈建设,我省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空间布局,城市群承载能力和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通达,是打通区域协调发展梗阻的关键。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市通高铁、县通高速、镇通干线、村通客车。厦门、福州等港口跨入亿吨港行列,全省6个民航机场开通国内航线394条,通达136个城市。十年来,我省累计新改扩建城市道路1.1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

通过不断升级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户籍制度、土地和住房制度,十年来,我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正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我省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支持力度,切实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数据显示,2021—2022学年义务教育阶段,我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2.9%。全省共164所职业院校面向企业员工、农民工等人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82万人次,助力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进一步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在乡村,关键在农民。我省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过去的贫困山村变成幸福美丽乡村。2021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9元,居全国第6位,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我省扎实推进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全省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和通光纤4G网络、有线电视,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省一盘棋,山海同奋进。如今的福建,工业化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山海协奏交响曲,城乡共绘一幅画。

来源:福建日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