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田地纵横交错、物产富饶的地方。80多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在田东繁衍生息,制造的农业生产石器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石器之一。如今,广西田东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华丽转身:
2012年1月,田东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自此,受益于中央扶持政策,田东踏上一条极为不寻常的发展之路,树立起了一个老、少、边、山、穷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杆。
“按照打基础、建基地,抓项目、兴产业,扶龙头、树品牌的总体思路,田东县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实现优质、特色、高效现代农业的新跨越。”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王军如是说。
政策激活,金融资本输血现代农业
“金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瓶颈,建议以田东为试点,在中央金融部门的支持下,破解这一难题,这也是三中全会提出的课题。”这是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在关于支持田东县农村金融服务和农业保险发展的报告上的批示,时间是2008年12月10日。
之后,田东作为全国金融改革试点县份,在中央和各级政府支持下,迈开改革步伐,金融网点覆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支农助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也为日后展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亏县里给建设鸡舍补贴5万元,不然我哪有今天?”印茶镇新建村村民凌文田创办了一个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养鸡场,2012年出栏肉鸡3万多羽,纯收入9万多元。他感触万千。
资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血液,田东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性农业投入陡增。2012年田东投入农业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比2011年增加500万元,随着财力的增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需要,投入还将逐年增加。财政资金撬动了外资、工商业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2012年,企业和合作社资金投入9754万元,同比增加711万元。此外银行信贷和农民自身投入也都有大幅增加。
作登瑶族乡石湾村罗梅桂养了80多只羊,她想扩大养殖规模,可手头紧。不久前,她向村里的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互助协会申请贷款,协会放贷给她5000元。“不用抵押、担保,利息很低,太好啦!”她笑得合不拢嘴。
利用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良机,田东出台一系列金融扶持农业政策,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推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田东县又先人一步,目前广西唯一一家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就在该县,仅去年就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1.29亿元。“由县财政向每个协会注入资金15万元,在特困村建立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资金互助协会,扶持帮助贫困农户融资;注册资金达3000万元的助农融资担保公司,则增强了支农的担保能力。”田东县副县长华东介绍,“这也有效化解了农民、农业生产组织融资之困,让现代金融普照农业农民。”
科技驱动,新技术助力现代农业
“一颗红心抓农业,接二连三搞培训,四处都可以学习,五花六门促生产,七嘴八舌都说好,九变十化梦成真,百业兴旺乐淘淘,千家万户奔小康。”在田东,广为流传这一顺口溜,该县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由此可见一斑。
田东建立起领导管理者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机制,以科技直通车、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等为载体,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推广农技,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得到显著提升。
田东县是农业部认定的“2013年度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现代媒体,构建起的信息服务平台,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传统的入户指导、科技直通车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新的交互方式齐上阵,科技大培训更是如火如荼。创建科技示范片、粮食高产示范片、糖料高产示范片以及“三免”“三避”等一批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全县良种推广率、技术普及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95%以上。
机制创新,农民不再单打独斗
“跟着龙头走,不会翻跟斗。生产不用愁,致富有奔头!”谈起龙头企业,祥周镇百银村村民曾锦兴一个劲儿夸好。他种了15亩西红柿,新亚东公司每亩给种子、化肥、农药补贴500元,免费指导技术,并与他签订保护价收购,他觉得成本和风险很低。
田东县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其带动农户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从而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起来,增强农民抵御生产、市场风险能力。全县12家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1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3.85万个农户结成利益体。
抱团闯市场,闯出了特色农业的新天地。在经济组织带动下,田东的竹子、甘蔗、蔬菜、水果、生猪、家禽等产业跻身10亿元产业俱乐部,并推动了思林竹子育苗和加工综合园区、林逢现代畜禽产业园区、平马甘蔗原料加工园区、祥周农产品批发冷链物流园区等4大园区的形成。闯市场从此不再单打独斗,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2012年,田东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51元,同比增长21%。
主体联动,打造规模化集约型农业
盛夏时节,走进平马镇小龙村熠辉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现代农业示范园,只见一座座钢架大棚下,挂满甜西瓜……
“采用滴灌系统、‘三诱’‘三避’技术、配方施肥等,年产优质小番茄100万公斤、甜西瓜80万公斤,我年销售收入1600万元以上!”老板林传荣信心满满地说。
林传荣是福建泉州人,租赁的这片土地300亩,期限为10年,政府头3年代缴租地费。
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按照“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田东县引导农民以租赁、转包、入股、互换、转让等有效形式转出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对承包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给予奖励,长年派驻的技术员蹲点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目前,全县土地流转户达6500多户,流转土地6.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7.5%,居百色市首位。
在培育规模经营主体上,“进口”、“自产”、“进园区”,田东三管齐下。一是“进口”。引进了盛茂农业公司、壮乡福地农业公司、康氏阳光农业公司种植香蕉1万亩;引进四川、重庆、湖南、海南等326位外地老板种植秋冬菜1.8万亩。二是“自产”。培育本县芒果种植100亩以上大户52户,蔬菜种植500亩以上大户43户。三是“进园区”。即建设现代畜禽产业园区,带动全县养殖业向规模化发展。
记者采访时正好遇到农业部专家组对田东县农村改革试验区试验项目进行中期评估。对于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短短1年多时间,田东县取得的成效,专家组组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洪云说,作为家底不厚、基础薄弱的“老少边穷”山区县份,从产品到品牌,从田园到市场,从单打独斗到互助合作,从小农经济到现代农业,田东县在农业经济、农村产业和农民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