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现代农业发展的“黄梅样本”

日期:2013-07-20 13:38:25 字体大小:

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境内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南部平原湖区呈梯次分布。气候宜人,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全县耕地面积65万亩,是全国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县;水面面积36万亩,是湖北水产十强县,黄梅青虾、源湖螃蟹,已成全国知名品牌;山林面积50多万亩,柳林油茶远近闻名,停前蓝莓稀有名贵,五祖禅茶沁人心扉,独山葡萄品种丰富,苦竹桂花香满大地,大河松竹掩映群山。
    近几年来,黄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农业强县建设为总抓手,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效为核心,努力走出一条富有黄梅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黄梅先后获评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全省三万活动先进县、全省农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粮食生产大县。
    建基地聚小联大
    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产品加工业的“第一车间”。黄梅着力抓好山区、丘陵、湖区、平原、城郊等区域性产业板块基地,扶持专合组织、促进土地流转,重点发展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粮油、水产、畜禽、棉纺、蔬菜、林果茶等6大产业,着力抓好“两带(山区丘陵特色经济林产业带、沿江速生丰产林产业带)、四基地(城郊绿色蔬菜基地、高产奶牛养殖基地、两湖湿地特色水产品基地、优质高效粮棉油基地)”建设。已建成优质稻板块基地75万亩、优质棉板块基地20万亩、优质油菜板块基地45万亩、城郊绿色蔬菜基地5万亩、优质水产品基地20万亩和蓝莓、油茶、楠竹、花卉种苗等优质果特生产基地1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8万亩。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小区189个,现代乳业公司存栏奶牛5000头。
    抓龙头以工促农
    黄梅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引进、发展粮食深加工、纺织企业整合提档、精品油料加工、荷叶茶和绿茶等一批龙头企业。一是引进项目扩规模。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的思路,着力引进优势企业,扩大加工规模。先后引进通威饲料、稻花香酒业集团、中粮集团等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在黄梅设立分公司。其中,通威饲料黄梅分公司设计年产能30万吨,年产值过亿元;稻花香酒业集团投资组建的千年缘酒业年纳税过1000万元;爱德公司与湖北现代乳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中加奶牛养殖示范基地,今年已启动万头牧场建设的第三期工程;与中粮集团合作的奎舟粮油公司,新上色拉油生产线,年产值达2亿元。二是依靠科技上档次。五瑞生物工程公司拥有8项专利技术,生产技术全国领先,公司研发的肝素钠生物药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地区,去年产值近3亿元、税收1000多万元。南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大技改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对产品进行系列化开发,去年产值过亿元。三是重组整合提实力。针对粮棉油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特点,黄梅大力开展企业重组整合。康宏公司整合一批县内粮食收储企业,于今年5月15日与省粮油集团公司、省长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强强联手,共投资15亿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日产600吨的现代化大米生产线、日产200吨小包装精炼油脂加工生产线、现代化食品加工厂和农用产品物流专业交易市场。项目建成达产后,年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湖北银丰集团加大孔垅、分路一带民间织布业的整合,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运作,培育了2万台织布机、年产值2亿元的织布企业集团。
    兴园区握指成拳
    黄梅建有大胜关山农产品加工创业园和纺织服装产业园,两大园区均被评为全国示范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入园农产品加工企业50家,其中投资过亿元企业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25家,上市公司3家,外资企业1家,入园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亿元,实现产值43.68亿元,吸纳农民工5000多人。纺织服装产业园按照“百亿园区、十亿税收、万名职工”的目标,共聚集百鑫纺织、宏晟纺织、玉烨服饰等规模企业44家,去年实现行业总产值40余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形成了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一条龙。
    创品牌以文兴农
    黄梅充分挖掘利用文化资源,将文化元素注入农业品牌,着力开发一批精品名牌产品,培植一批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卖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变产品优势为品牌优势、竞争优势。一是鼓励企业创品牌。县财政每年初都安排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创建品牌实行“以奖代补”。全县87家企业通过食品安全认证,黄梅青虾、黄梅禅茶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是依托节会推品牌。组织企业积极参加农博会等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会、贸易洽谈会,推介黄梅产品,提高企业和产品知名度。在2012年武汉农博会上,邢绣娘食品公司生产的邢绣娘荷叶茶荣获畅销农产品,康宏粮油公司生产的“二度梅”牌大米再获金奖。三是严格标准护品牌。重点保护开发“黄梅香玉”、“黄梅戏”、“黄梅青虾”、“仙品皇”、“源湖螃蟹”、“邢绣娘荷叶茶”、“二度梅”、“五瑞”等8个在市场有影响力的知名农副产品品牌。
   创机制敢越雷池
    作为“古雷池”所在地,黄梅为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探索创新“敢越雷池”。一是推行订单模式。推行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基地+农户的联结模式,全县共有订单面积30万亩,订单农户5万户。二是探索推进利益联结模式。积极探索以资金、技术、产品和农民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推行面向农户的利润再分配,实现田地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基地增大的“多赢”目标。刘佐乡石流港村棉花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与中化化肥公司联结,以每吨低于二级批发站50元的价格为社员统购优质化肥,每年节约生产成本和资金利息6万元,按合同约定,社员还能获得二次返利,自成立以来,合作社已成功返利40余万元,社员由最初的175户增加到了275户,惠及邻近3个村共计3000余名农民,基地面积由2200亩扩大到5000余亩。三是探索推进土地流转新模式。通过搭建“县有中心、乡有站所”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序引导土地向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的集中,提高了土地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近年来,全县村组集体和农户流转土地面积达10.25万亩。四是探索支农贷款新模式。县经管局和县信用联社通过对种养大户的调查,创新以土地流转合同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他项权证进行抵押贷款等多种新模式,解决了大户的资金短缺和信用资金投放问题。濯港镇四社区村民孙红林用1700亩湖田承包经营权证作抵押,向县信用社贷款60万元,进行种养业扩大再生产。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