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们加快食用菌产业科技化,新建了控温控湿的菇棚,投产了液体菌种接种养菌项目,实现了周年化生产,春节期间也能采菇。”钟则銮告诉记者,全镇有8家企业在春节期间保持生产,仅他的公司平均每天产量就达2吨。
在创鲜农业的菌包加工车间,两台自动化菌包加工机开足马力,飞快地生产着菌包。“这两台菌包加工机每天可以生产3万多袋菌包,除了自用,还可以卖给其他菇农。”钟则銮介绍,去年4月投产的液体菌种项目突破了秀珍菇技术瓶颈,实现了秀珍菇种植自动化、标准化、周年化。
“固体菌种菌包买回来要2个多月才能出菇,现在液体菌种只要三四天就能出菇,出菇率高,赚的钱也更多了。这不,工人们春节也干劲十足!”罗源县巾帼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銮英告诉记者,由于优势明显,起步镇正进一步推广液体菌种接种养菌技术,提升产量,惠及更多菇农。
好消息频传,近日,福州首个自主选育的秀珍菇新品种“福秀1号”也丰收了。新品种由市农科所牵头选育,2016年启动,2021年在起步镇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巾帼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祥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3家基地示范种植,今年元旦前后首次采收。
“新品种出菇爆发力强、产量高、菇形圆整,具备成为秀珍菇工厂化栽培品种的潜力。”市农科所所长陈云增表示,“福秀1号”的选育打破了罗源秀珍菇产业长期以来依赖引进品种的局面,“等秀珍菇栽培周期结束并经过综合判定,我们将向更多企业、菇农推广‘福秀1号’秀珍菇”。
钟则銮还是罗源县食用菌协会会长和乡村农技员,忙完自己工厂的事,他马不停蹄前往菇农的菇棚提供技术指导。
“2021年起步镇种植秀珍菇8000万袋、海鲜菇800万袋,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亿元。”起步镇党委书记肖用良表示,“小菌菇”成为起步镇农民致富的大产业,已辐射带动150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提供就业岗位4000多个。
来源: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