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新发地市场5月份蔬菜价格走势分析

日期:2013-06-17 15:12:25 字体大小:

一、基本概况
 
      2013年5月份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处于波动下行的态势,全月的价格始终在低于去年同期的价位上运行。
      5月1日,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2.89元/公斤,5月31日是2.24元/公斤。月末与月初相比,价格下降22.49%,降幅明显;与去年同期的2.40元/公斤相比,价格下降6.67%。
      之所以出现价格的快速下降,与近期蔬菜集中上市有着直接的关系。进入2013年以来,前4个月的气温一直偏低,北京地区直到4月11日才进入气象学意义的春季,是30多年来第2个最晚进入春季的年份。因此一部分蔬菜在3、4月份推迟了上市期,造成4月份蔬菜供应出现断茬现象,价格长时间居高不下。4月下旬以后,气温快速回升,北京地区在5月2日就进入气象学意义的夏季,是30多年来第2个最早进入夏季的年份。气温的快速升高,为北方地区冷棚蔬菜、露地蔬菜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前期推迟上市的蔬菜开始上市,应季蔬菜也同时上市,因此造成菜价的快速回落。
      5月份菜价的快速回落,并不是种植面积扩大的结果,而是春季早茬蔬菜与晚茬蔬菜集中的5月份上市的反映。
      月末与月初相比,蔬菜价格下降的品种有32种,持平的有3种,上涨的有11种;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下降的有20种,持平的有1种,上涨的有25种。总的来看,月内环比下降的品种明显多于上涨的品种,与月内价格明显下降的趋势吻合;年同比上涨的品种数量略多于下降的品种数量,这与这些品种在加权平均价中所占的权重比有关,总体上与月末价格同比下降的趋势吻合。

二、5月份价格变化剧烈的品种及原因分析
      1、大白菜
      5月初,大白菜的批发价是1-1.2元/斤,月末降到0.25-0.3元/斤,月内环比下降75%,与去年同期的0.5-0.7元/斤的价格相比,下降54.17%,降幅过半。
      大白菜是北京市场上1年中长期销售的主要蔬菜品种,每年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起伏。今年5月初,春季种植的新白菜迟迟不能上市,北京市场上的新白菜主要来源于山东日照这1个产地,而且整个北方地区也只有这1个产地的新白菜能够上市。其他如河北邯郸、保定、廊坊的大白菜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上市期有所推迟,因此北京市场上大白菜的价格高企。
      5月中旬以后,河北各地的大白菜集中上市,北京市场上大白菜的来源地一下子增加许多,而春季的大白菜又不适宜长时间储存,特别是在气温升高以后,成熟的大白菜必须尽快上市,白菜价格快速回落。回落后的价格比去年同期的价格降幅过半。
      月末价格快速回落,并不是今年大白菜种植面积扩大造成的,而是早茬、晚茬白菜集中上市的反映。
      与大白菜情况类似的是圆白菜。圆白菜月末的价格比月初下降57.69%,比去年同期下降57.69%,也是北京周边产地圆白菜集中上市的反映。
      芹菜价格变化的原因与大白菜类似。芹菜月末的价格比月初下降56.67%,比去年同期下降50%。
      2、大蒜
      5月初,去年储存的大蒜在新发地市场的批发价是1.6-2.5元/斤,月末价格下降到0.75-1.8元/斤,月内下降的幅度达到37.80%。与去年同期的2.5-3元/斤的价格相比,下降了53.64%,降幅也是过半。
      储存大蒜价格的快速下降,源于新蒜的大量上市,而今年河南、山东的大蒜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20%左右,亩产增加60-70%,总产量翻番。新蒜大量上市,价格急剧下滑,拉动储存大蒜的价格快速下降。
      今年新蒜种植面积的扩大,主要根源是去年大蒜的价格虚高造成的。2012年春季,山东、河南大蒜的主产区出现了低温天气,造成大蒜单产下降。但是,当年大蒜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实际增加了20%左右,总产量降幅并不大。况且上一年的大蒜销售期是15个月(2010年大蒜短缺,2011年新大蒜上市以后,一部分大蒜被迅速风干或者烘干,作为老蒜上市,提前了1-2个月的销售期。而且由于供应充足,在2012年新蒜上市以后,还有大量库存,退市的时间也推迟了1-2个月),去年大蒜的销售期如果按照12个月计算,大蒜的产量是能够满足需求的。但是大蒜减产的消息不胫而走,新蒜的价格快速上涨,造成虚高。在这种假象的刺激下,造成今年上市的大蒜种植面积明显扩大。大蒜种植面积连续2年扩大,累积扩大的幅度超过40%。
      实际上,我们一直强调要准确判定价格变化的原因,一直强调有时候价格上涨不一定是种植面积减少所致,也同样强调价格下降不一定是种植面积扩大所致。2012年新蒜价格上涨就是种植面积扩大,受到天气的影响和人为因素的夸大造成的。种植面积扩大、总产量不减而价格上涨,这种上涨属于虚高。价格虚高对蒜农的伤害有所巨大的。
      3、西红柿
      5月初,新发地市场西红柿的价格是1.2-2.6元/斤,月末是0.6-1.3元/斤,月内价格下降50%,月末的价格比去年同期的1.2-1.8元/斤下降36.67%。降幅接近4成。
      2013年的前4个月,西红柿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在2、3月份,北京市场上供应的西红柿几乎是靠浙江温州生产的西红柿来支撑的。北方大棚种植的西红柿在市场上所占的比重明显不足。往年辽宁、山东暖棚的西红柿不仅能够保障北京市场的供应,甚至能够供应上海、武汉,而今年则相反。
      北京今年冬春季西红柿供应的不足是冬季的极寒天气天气造成的。年初的时候,辽宁、山东暖棚的西红柿受到极寒天气的影响出现大批死秧的现象,一些勉强存活下来的西红柿也是元气大伤,当时北方生产的西红柿果型甚至与佛手瓜相像。畸形果多,颜色着色不足。
      2月下旬,气温升高,河北暖棚西红柿大量补种,冷棚西红柿开始栽种。5月下旬,暖棚的西红柿还没有退市,冷棚的西红柿开始大量上市,价格快速下降。
      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据目前的价格来确定明年同期的种植计划,因为现在上市的西红柿有一部分应该在前期上市,由于受到天气的影响推迟到现在上市,并不是前期种植面积过大所致。合理地判断价格起伏的原因是避免后期盲目扩种或者减种的基础。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