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向心力”。火龙果种植基地园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党员干部带头试种新品种,以“先进带后进”,提高群众种植技术,提升基地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宅社区自主培育火龙果品牌“大宅红”,产量可达8000斤/亩,在销售旺季每天超过10万斤火龙果销往全国各地,成功打响大宅火龙果品牌。
二是坚持三产融合,提升“竞争力”。立足火龙果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宅社区充分开发火龙果资源禀赋,研发出火龙果酒、面、馒头等10余种火龙果衍生品,推出以火龙果为主题的“十二道村味”。以“国企+合作社+农户”的共赢模式,打造“产业+文旅+居住”的乡村休闲旅游场所。
三是坚持共享成果,激发“原动力”。深挖闽南传统文化,保护传统古厝民居,整合当地资源,建成包含人文特色、商业配套、精品住宿的民宿小集群。近年来,远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垂钓、骑行、夜游等丰富多彩的乡村休闲项目,实现当地百姓共享乡村振兴发展硕果。(厦门市委乡村振兴办,翔安区)
编辑:陈志华
来源:厦门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