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将乐漠源乡:强化党建引领,探索“三三”模式

日期:2021-07-08 12:55:59 字体大小:

将乐县漠源乡深入贯彻落实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立足水源地发展定位,积极发挥“党建+”磁吸效应,通过探索推行“三三”模式,引领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个统一”统筹产业发展布局 

  一是统一规划布局。乡党委班子带头深入调研谋划,邀请农业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农业公司实地考察,结合全县农业产业规划,重点在湖管等西片村种植千亩美国脐橙、在张源等西南片村种植千亩甜心西柚、在上洋等中片村种植千亩有机蔬菜、在圭洋等南片村种植千亩有机茶等4个千亩果蔬基地,着力打造集休闲、采摘、品尝为一体的绿色生态链接式“环线板块”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统一流转土地。以村为单位,采取试点示范、政策支持、激励扶持等措施,根据土地价值,按照50-200元/亩的标准,由村集体统一收储流转农村撂荒地,再将零散的“豆腐块”抛荒地拼成连片良田,集中流转给优质农业企业。目前已流转土地近4000亩,让抛荒地成为生态果蔬的“孵化地”、农村的“活资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统一经营管理。引进福建一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模式,注重发挥党组织服务功能,由公司对基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注册商标“清语橙”、“镛城普乐”品牌,完成“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和可追溯系统建设,获得绿色食品标志,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种模式”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一是乡村联动。成立乡属企业将乐县水之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整合乡村资源,吸纳漠源、坡坑、大坊等6个村采取“土地入股、资源入股”等方式,共同与三明市普天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300亩西柚村财增收基地,乡财按10%比例收取管理费用,有关村按股份量获得股金分红。二是多村捆绑。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力量分散、各自为战的问题,推行“跨村联建”模式,以产业为依托,整合湖管、张源、上洋、伍坊4个村党建资源,成立产业联盟党总支,协同推动脐橙、西柚、蔬菜等千亩基地建设。整合5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统一建设西柚村财增收基地,每村可实现增收10.5万元。三是资本入股。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渠道,整合扶贫、项目等资金,积极对接企业,采取“保本定额分红”模式,全面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总量。如,湖管村以土地入股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可实现增收9万元;伍坊村、坑口良种场将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入股金硕公司,每年可获得4万元定额分红收入。 

  “三支队伍”强化项目服务保障 

  一是组建一支矛盾化解专班。注重协调“村企”“农企”关系,由项目办牵头,联合乡村振兴办、项目落地村住村工作队,全程负责协调好土地平整、青苗补偿、道路建设等工作,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如,针对湖管村李玉炳对1.2亩土地是否在流转给将乐果富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协议范围中存在争议问题,工作队立即组织企业负责人、当事村民深入田间现场勘查,帮助理顺土地流转协议范围。二是组建一支技术指导专班。引进福建旭牧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章等6名爱农业、懂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担任村级兼职委员、产业顾问、科技特派员,协助指导企业做好临聘人员基地管理、果树种植、田间管护、病虫防治,现场开展管护培训3次,提升基地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确保果蔬保产增产。三是组建一支党员服务专班。健全联系服务机制,延伸党员“1+5”联户服务范围,采取4对1方式,即1个基地由“1名机关党员干部联系、1名基地所在村支委挂包、1名基地务工党员帮扶、1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方式,将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上,服务项目延伸到产业基地上。目前已采取划分党员责任区方式,13名党员在果蔬种植基地领岗履职,协助基地落地建设、周边环境整治、运输安全维护等。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