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日,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印发通知,进一步落实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查验要求。
一是推进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规范管理。督促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依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入场销售者登记建档、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同或协议、入场检查、企业自查、检验检测、信息公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投诉举报办理等管理义务。特别督促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强化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加强对入场销售者的检查,依法检查入场食用农产品相关票证,落实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双通道”(绿色通道、待检通道)要求,对无法提供产品质量合格凭证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从源头上保证入市销售食用农产品来源合法;强化《食用农产品销售凭证》使用,要求入场销售者依规填写、主动提供,从源头上保证出场食用农产品流向清晰。
二是强化落实入场销售者进货查验要求。督促入场销售者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采购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要求,不采购、不销售、不贮存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用农产品。以票据链为抓手,按照“源头原票、批发出票、下游凭票、终端存票”的要求,强化入场销售者“索证索票”落实。特别要在批发商“主动给”、购货者“主动要”上下功夫,按照源头、非源头分类监督执行索证索票规定,确保本市市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来源合法、流转清晰、去向明确”,实现“进货源头清、流转渠道清、监管过程清”。
三是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要求。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持续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管控,督促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严格落实“三专”、“五不准”的要求,及时合规向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上传有关信息。特别要加强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三专”、“五不准”要求的,一律下架停止经营并督促整改到位,拒不改正的移送公安部门从严查处,严防疫情“物传人”风险。
四是努力提升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以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的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改造升级为重要契机,采取“先行先试、重点推进”等方式,积极鼓励、引导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充分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化技术,主动建设本市场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对入场销售者主体信息、食用农产品进货信息、交易信息等实施电子信息归集管理,实现场内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信息真实、查询便捷。依托天津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巡更)系统,及时采集、录入、变更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食用农产品销售者等相关主体信息,进一步完善相关主体数据库。按要求实施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管理,根据风险等级实施相应频次的日常监督检查,严格规范风险等级评定和日常监督检查行为。
各区市场监管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辖区实际,细化完善监管措施,不断强化辖区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督促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防范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食品安全风险和疫情传播风险。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