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政和县镇前镇下园村示范基地的黑木耳长势喜人,20位村民忙着采收。自从下园村流转了土地后,村民收入增加了。
下园村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反季节蔬菜。以往,村民习惯散种,无法形成规模,销路打不开,经济效益不明显。下园村党支部尝试以每亩300元的租金,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00亩土地,搭了大棚,装了喷灌,打造成标准示范基地,再向外招商。
金大地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旺考察了示范基地,以每亩1000元租金租下60亩土地,投放了50万筒黑木耳,并和村党支部达成贫困户、巾帼志愿者、田主“三优先”的用工协议。
霜降前,菌筒陆续冒出黑木耳,长得又黑又厚,每天能采收2000公斤,村民采后经真空包装,直销上海、武汉、天津等地超市。
贫困户叶陈娇自家种了3亩毛芋、28亩烟叶。她精打细算,把时间安排好,忙完自己的活,就到金大地采摘黑木耳,每天工钱有120元。李新旺介绍说:“目前,公司只需20个女工。等到黑木耳长到旺盛期,每天需要工人50个以上。”
下园村党支部成立专业合作社,邀请村民入股,从浙江省引进产业合伙人,去年租赁了示范基地80亩土地,种植茭白,由合伙人负责管理和销售,年终每亩纯收入达4000元,扣除合伙人所得,剩下红利村集体占四成,股民占六成。今年,合作社扩大茭白种植规模,租赁了140亩。
土地用活了,效益出来了。仅去年,下园村集体收入达18万元,农民共增收10万元。下园村党支部副书记郑泽峰说:“党支部将继续流转土地,扩大规模,做强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