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圣农:复制自我求扩张

日期:2012-09-28 10:29:34 字体大小:

  圣农生产车间

  

  9月17日上午,圣农新落成的第四肉鸡加工厂,两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是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每条每天可加工10万只肉鸡,可加工出近300种产品。”陪同参观的圣农员工满脸写满自豪。当然,他有自豪的底气——

  今年1-9月,圣农集团销售额预计可达40亿元,全年可超过55亿元,而去年全年销售额为34亿元;

  今年1-9月,圣农集团出口额预计可达1830万美元,相当于去年全年水平;

  今年初以来,圣农陆续在浦城、松溪、政和3县投资建厂,总投资额约59亿元;就在9月13日,圣农浦城公司的万安肉鸡加工厂举行奠基仪式,同时,松溪和政和县的项目也已进入土地平整阶段。

  为何会有这样的发展气势?圣农集团董事长傅光明表示,是综合考虑了“世界行情、中国国情、本地特色、自身实力”四个方面因素,圣农将异地布点复制自己的发展模式,实现加速扩张。

  规模扩张战略——

  市场不仅要求我们发展,也逼着我们发展。

  据统计,今年的肉鸡行业,小企业倒闭了近40%。但对圣农而言,却是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大好机会。

  这样的机会过去也曾出现过。1998年,世界不少地方爆发禽流感,大批家禽被销毁。一时间,人们似乎谈“鸡”色变,没人敢投资肉鸡行业。危中有机。圣农反而借此猛然发力,1998年就扩大了60%的生产规模。

  “禽流感有什么好怕的,有光泽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可控的防疫体系,圣农不怕。”那些惊心动魄的过去,傅光明说起来却相当轻松,“圣农在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跨越,哪一次不是在危机中实现的?”

  做出是否要扩大规模的决策,傅光明考虑3个问题——生产的东西有没有需求?产品的品质是否世界一流?成本是否世界最低?

  中国鸡肉产量仅次于美国,而人均鸡肉消费仅为美国的1/6,根据2009年美国人均鸡肉消费量54.3千克进行测算,如果中国人均消费量达到这个水平,那么鸡肉年需求量将会增加6倍。

  多年来,圣农鸡肉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无法满足肯德基、麦当劳等高端客户的需求。如肯德基今年需要优质鸡肉22万吨,圣农只能供应4万至5万吨;麦当劳今年需要优质鸡肉10万吨,圣农只能供应2万至3万吨。

  圣农鸡肉虽然供不应求,但市场占有率并不高。2011年,我国前十大肉鸡生产企业产量占全国产量不到14%,圣农仅占2.5%。而美国前十家肉鸡生产企业的市场份额,在2008年已经超过70%。美国白羽肉鸡行业的今天,就是中国白羽肉鸡行业的未来。

  近几年来,中粮、嘉吉、泰森、铭基等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加快、加大在中国肉鸡市场的扩张和投资。不进则退,如果圣农不发展,就会面临淘汰和兼并的危险。“市场不仅要求我们发展,也逼着我们发展。”傅光明说。

  傅光明向我们分析了几个圣农降低成本的优势所在。南平的生态环境好,有助于降低肉鸡饲养死淘率;福建及南平对本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推进绿色发展进行了长期、大力的宣传,营销广告成本低;圣农的产业链拉得长,生产成本低;圣农今后饲料输入可依托福安码头,产品输出成本也日益降低……如今圣农的生产成本足以跟美国同行竞争。

  “到2015年,圣农要发展到饲养10亿羽鸡,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那就是倒退。南平今年制定了食品千亿产值行动计划,我们更有信心扎根南平,继续扩大规模。”傅光明说。

  科技兴企战略——

  品质要世界一流,科技必须世界一流

  注重科技研发,是圣农持续在全国行业领先的重要原因。

  作为南方规模最大的白羽肉鸡食品加工企业,饲养加工肉鸡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鸡粪、鸡肠、鸡胆、淘汰鸡,不处理好这些下脚料就会对当地生态造成巨大污染。

  早在2005年,圣农就通过研发将下脚料转化为肥料的生物技术,既解决污染问题,每年又可为企业新增产值6000万元。2007年,圣农投资170万元完善了卫生防疫体系,科研成果投产后,每羽鸡的药品费用节省了0.053元,以年产2.5亿羽鸡算,就可节省1300多万元。

  罗忠宝是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研究领域是疾病预防控制、食品安全、饲料营养等。在河南工作的时候,老板给他50万元的年薪和部分股权。4年前,他却被圣农以30万元的年薪挖了过来。“圣农的科研支出占到了销售额的3%,这里的肉鸡生产模式全国领先,在这里做事有价值。”为何舍弃高薪选择圣农?罗忠宝如此解释。

  2010年,罗忠宝研发出新的切割工艺,可充分利用鸡骨架上的鸡肩肉。科研成功投产后,鸡骨架的价格比以前提高了5倍。为此,罗忠宝去年获得公司首次设立的科技革新奖。

  罗忠宝所在的技术中心今年又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将料肉比(指饲养的畜禽增重1千克所消耗的饲料量)从2∶1降低到了1.8∶1。这意味着,一只鸡能节约0.12元饲料。“别小看这一毛二,乘以我们的总饲养量,可不是个小数目。”

  2011年,圣农食品安全建设卓有成效,信誉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在第九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获得“中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食品安全普法先进单位”等大奖。

  罗忠宝说:“我们将继续改进饲料配方,改进肉鸡生产技术,加强检测。如今我们中心光购买的检测设备价值就超过1500万元。”

  全产业链战略——

  产业链不断延伸拉长,奠定成本优势

  如何达到“成本世界最低”的目标?圣农最主要是靠延伸拉长产业链。

  圣农的产业链有多长?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饲料加工、肉鸡饲养、肉鸡加工、深加工、快餐连锁的纵向主业链;以鸡粪生产生物有机肥、生物质(鸡粪)发电和鸡的废弃物开发利用、包装材料、天然气、储运物流等横向配套产业链……除了疫苗及饲料上游粮食产业,几乎所有的环节都齐全了。

  为了弥补上游种鸡产能不足问题,减少运输种鸡过程中的风险。2010年,圣农决定引进美国白羽肉鸡的祖代鸡,自行养殖繁育父母代鸡,从而将产业链拉长延伸至上游祖代种鸡养殖。截至今年8月,圣农已经建成祖代种鸡场4个,父母代种鸡场30座,年产种蛋2.5亿枚。

  在向上端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圣农也着力打造快餐连锁品牌“圣农美其乐”餐厅,向产业链终端延伸。闽赣两省已经开了50余家连锁店。

  圣农还在不断延伸完善周边配套产业。按照圣农的规划,到2016年,将全面完成原料码头(宁德)、电站(鸡粪发电厂)、冷链物流、材料包装、饲料原料粉等配套工程,把周边相关产业链也集成过来。

  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减少了中间环节利润的流失。以单只白羽鸡为例,从种鸡到屠宰需要投入的成本为56.43元,而整个环节的收入为63.05元,即综合毛利率为11.73%。但是,从圣农近几年的毛利率数据来看,均接近20%。

  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增强了食品的安全性。圣农的鸡为什么能够成为“奥运鸡”?这就得益于圣农独一无二的自繁、自养、自宰体系,在源头上杜绝了食品安全隐患,实现了餐桌到鸡舍的全程追溯。

  不同于业内流行的“公司+农户”模式,圣农采用的是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与之相比,鸡肉产品中兽药残留量和饲料添加剂含量能够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圣农连续3年在肯德基三大策略供应商的质量评估体系中获得第一名。

  傅光明透露,圣农继续向产业链两头拓展,正在研究生产白羽鸡的祖代种鸡,到那时,圣农就真正掌握了白羽肉鸡生产的话语权。“2012-2020年,祖代种鸡年养殖总量将达到20万套,父母代种鸡年养殖总量达到1000万套;商品代肉鸡年饲养加工总量达到10亿羽,鸡肉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的20%;熟食年销售总值达到100亿元。”

  一个宏伟规划已经在傅光明心中成型。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