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获评国家首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单位的厦门火炬高新区传来好消息,今年一季度,高新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393.07亿元,同比增长13.1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54%,实现增量45.77亿元,占全市的41.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72亿元,同比增长156.17%;新入区企业66家,总投资13.54亿元。
一批央企对接大项目、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今年初以来,高新区把握“高端产业集聚、创新能力突出”的发展目标,招大项目、引新项目、上好项目。目前,总投资166.5亿元的六大央企对接项目已落地。围绕光电、计算机及通讯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正在洽谈的大体量项目有20多个。同时,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与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招商力度,目前在谈项目数超过25个,计划总投资150亿元以上。总投资70亿元的中航工业厦门天马微电子国内首条、全球第二条5.5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争取年内投产;总投资20亿元的中电开发晶项目,计划三季度投产;总投资3亿美元的祥达光学项目,已投入试生产。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以高新区为主体申报的海西国家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入围全国首批41个培育类创新型产业集群。2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企业,3家企业入选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设备依托单位。此外,海峡科创承担的台湾科技企业育成中心及厦门火炬东部孵化园、美亚柏科承担的超级计算中心入选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在厦门市认定的13批共671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火炬区拥有249家。
高起点建设创新载体和平台,形成大型现代化科技研发孵化集群。厦门创业园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全国综合排名进入前列,目前在孵企业600多家。加强科技金融创新,初步搭建起涵盖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平台,培育了近20家上市后备企业和50多家有意愿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去年7月成立海西股权投资中心,目前入驻基金公司投资规模达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