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动态

统筹城乡发展之农民增收篇--规模经营增亮点

日期:2011-08-08 22:15:32 字体大小:

  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稳步增长,拉动农民现金收入增长6.3个百分点。

  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达2007.3元,同比增长12.9%,增幅上升7.6个百分点。

   从家庭经营三次产业收入看:由于农产品价格继续走高,上半年农民从农业、牧业和渔业中获得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幅分别上升了1.5、15.1和19个百 分点,全省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1227.7元,同比增长9.3%,增幅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农民家庭加工业收入强劲增长,人均收入增长 62.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上半年农民经营第三产业现金收入564.2元,同比增长23.3%。

                     渔业增效渔民腰包水涨船高

   上半年,我省继续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致力现代渔业建设,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优化渔业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全省渔业经济 继续保持平稳快速运行,从事渔业生产的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572.41亿元,渔业经济增加值314.57亿元,分别 较上年增长20.07%和18.81%。

  以水产养殖为例,上半年我省水产养殖产量稳中有升,效益提升明显。

   从全省范围来看,海水养殖产量占养殖总产量的85.93%,是我省养殖渔业的主要力量,发展形势良好。其中鲍鱼养殖效益喜人,产量加速增长。1-6月我省 鲍鱼产量21901吨,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0.75%,其中福州市年初以来投放鲍苗8.12亿只,累计在养总量超过14亿只。目前统购价格为100元 /kg,随着良种选育与养殖技术的提升,加工产品销路的畅通,成品鲍价格在高位波动,鲍鱼养殖不断朝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

  海带作为我省的优势养殖品种,今年初以来养殖效益再创历史新高。截至6月,我省今年投苗海带已大多收获,产量高,价格好,亩产值为2.5万-3万元,创历史新高。

  此外,刺参、花蛤等海水养殖品种也已陆续进入收获期。

  上半年我省淡水养殖产量较上年增长了3.93%,虽仅占养殖产量的14.07%,但近年来持续稳定的快速增长,已逐渐反映出我省淡水养殖发展的巨大潜力。

  随着池塘标准化示范建设项目的逐步实施,我省淡水养殖效益不断提高。三明、南平上半年淡水养殖增势强劲,涨幅远超全省平均水平。三明市今年初以来投放鱼种13141万尾,增加投放量485万尾。

   同时,增氧机、投饵机等现代渔业设施投入的加大,促进了单位面积产量及质量的提高。上半年淡水养殖产量32045吨,比上年增长9.14%。南平市池塘 标准化改造成效显著,池塘每亩养殖产量从659公斤提高到709公斤,每亩每年增加产量50公斤,亩产值增加450余元,新增亩利润112元。

                   设施农业成农民收入新增长点

  设施农业集设施装备、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于一体,具有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限制,加强了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省设施农业装备逐步改进,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从过去单一地用于种植蔬菜、瓜果和低档的食用菌等品种,逐步发展到种植高档水果、花卉和珍稀食用菌。

  以蔬菜为例,我省蔬菜种植量大,全省播种面积达1400多万亩。近几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渐发展,改变了过去冬季蔬菜品种单一的状况,开始由单一、低值向多元化、高效品种转化。

   在福清,大棚蔬菜品种日趋丰富。设施蔬菜大棚栽培作物由原来单一种植西红柿,向西甜瓜、辣椒、菜椒、小黄瓜、苦瓜、台湾地瓜叶、四季豆、茄子、豌豆苗、 空心菜等多品种、多作物发展,种植种类向特色品种、稀有品种转变,实现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转变。

  普通农户种黄 瓜,采摘期只有3个月,亩产不过4吨,每公斤批发价1.2元。而福清市绿丰农业开发公司采用设施农业先进技术,从荷兰引入新品种,在大棚里种出的水果黄 瓜,采摘期长达8个月,每公斤批发价4元多,每亩地可年产水果黄瓜10吨,年产值4万元,效益是种普通黄瓜的8倍多。

  在农业龙头企 业“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的带动下,许多福清农户学会了标准化种植模式和先进技术。福清市绿叶农业发展公司为“加盟”的农户无偿提供 种苗、技术指导,甚至包销农户的蔬菜。沙埔镇龙洋村的陈瑞香等5位农户跟着绿叶公司种了30亩大棚蔬菜,每亩净赚8000元。

  据统 计,目前福清市连片千亩以上设施农业示范区有3个、连片百亩以上有11个,全市大棚菜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量可达11.5万吨,产值3.45亿元。全 市有40多家农业加工企业通过了ISO9000、HACCP及欧盟认证,8家企业的17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这些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又带动 了近10万户农户参与设施农业生产,大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

                    畜禽标准化养殖增加农民收入

  我省将畜禽标准化养殖作为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切入点,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

   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增47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场,目前全省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场已达532个。全省生猪、奶牛、蛋鸡和肉鸡规模化率分别达到81.3%、 73%、87.9%和91%,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20、17.9、11.6和3.3个百分点,均居全国前列,为保障全省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作出 了贡献。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并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 无害化”的要求,对畜禽舍进行标准化改造。累计建设标准化项目1552个,其中省级实施532个,市、县级实施1020个,全省标准化总体水平高出全国平 均水平13个百分点。

  积极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产、加、销一条龙经营,培育了52家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产值合计达 184亿元,并且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完善,生产加工及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皮蛋、咸蛋等食品加工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均位居全国前列,液态奶加工工艺和装备 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