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上杭丰农:让废弃的笋头变成宝

日期:2014-07-10 16:26:47 字体大小:

独辟蹊径开发笋头产品

 7月1日,在上杭县蛟洋工业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丰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廖晓宝正在向记者介绍竹笋全粉固体饮料系列产品,只见一小袋咖啡色颗粒经开水冲泡后,即成为一杯可口的速溶饮料。

  想不到吧,这种产品是用竹笋加工生产过程中废弃的笋头加工而成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食物越来越精细。但正是由于吃得过于精细,缺乏膳食纤维。

  竹笋的膳食粗纤维和植物蛋白含量高,受环境污染少。但目前市场上竹笋食品只有清水笋、笋干和即食调味笋,这些产品幼儿、老年人和肠胃功能不佳的人不便食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丰农公司独辟蹊径研发了利用笋头生产竹笋全粉产品,让所有人群可安全食用,并充分消化吸收膳食粗纤维。

  曾是令人头疼的废弃物

  “把笋头经过特殊加工工序,生产出全粉固体饮料产品,使原本废弃的竹笋头变废为宝,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廖晓宝告诉记者,该公司竹笋全粉固体饮料系列产品生产线已安装完毕,正进行试生产。

  经过测试,该项目产品的出品率达95%,损耗率为2%,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生产,推广上市。项目近期有望实现年加工毛竹笋笋头6000吨,生产加工成超微精细全粉产品500吨,实现产值2500万元。

  丰农公司多年专业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在加工生产笋干、竹笋罐头等过程中,产生大量老笋头,生产高峰期,公司每天要请10多部农用车拉走废弃笋头,并进行清理、填埋,造成很大浪费;笋头腐烂后引来大量苍蝇、蚊子,影响了周边环境,是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传统竹笋加工生产过程中,每个竹笋大约有三分之一被当作笋头切除,大部分笋头被当作废弃物丢弃或者填埋,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廖晓宝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丰农公司拥有竹笋基地789亩,基地每年亩产竹笋约1吨,在笋干、竹笋罐头加工生产过程中,大约会产生260多吨笋头,以前都是拉到垃圾填埋场处理。有了竹笋全粉固体饮料系列产品生产线,260多吨原本要废弃的笋头可以带来400多万元收入。公司再不用为处理笋头而头疼,产品的附加值也得到了提升。该项目是典型的循环经济项目,不仅解决了竹笋原料加工项目废品对环境构成的潜在污染,而且实现了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产研协作变废为宝

  “其实,我们早就意识到笋头等下脚料既对环境有污染,又浪费了原料。所以,从2011年开始研发竹笋笋头全粉产品,2012年,公司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合作,研发竹笋全粉固体饮料系列产品,将笋头经过熟化、干燥、粉碎后,配以南瓜、玉米等其他植物原料加工成开水冲泡即可食用的固体饮料。”廖晓宝介绍,通过技术攻关,能够提高竹笋产品的粗纤维含量并确保有效吸收。产品不加防腐剂,同时解决竹笋原料加工项目废品对环境构成的潜在污染,实现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在硬件上,丰农公司购置了生产加工全粉的设备;技术上,公司发挥技术中心的作用,配备了16名专业技术人员,而且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进行深度合作,定期聘请食品专家到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目前,丰农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建立了3万亩竹笋联营合作关系,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农户的竹业生产。竹笋笋头变废为宝后,将有效提高竹笋的利用率,提高竹笋的附加值,促进当地毛竹基地增产,间接带动周边农户收入增长。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