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大有可为

日期:2014-05-12 12:10:11 字体大小: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安徽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黄山市多维生物集团董事长陈光辉代表汇报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的情况,肯定这种模式值得好好总结,逐步推广。
    陈光辉和安徽省发展循环农业的许多先进典型,在实践中碰到了新问题。要想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必须要有新思路。 2013年5月初,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循环经济研究院负责同志和特邀专家、先进典型的同志到多维生物集团调研,后又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根据十多年来从事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推动工作,我认为,要把一些有特色、有优势、成效显著的循环农业先进典型的模式、技术和经验组合起采,取各家之长,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
    何谓“多功能大循环农业”?中央有关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等,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推进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是将各地各类循环农业先进典型进行集成、组装、配套,不仅是第一产业的循环,而且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循环;不仅是种养业的循环,而且是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做到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联动发展,融合发展,各产业有各自的循环,又有相互间的大循环。这种融合发展不是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起到相互叠加融合的放大效应。
    我们可以把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比作一个包括多个多层圆圈的体系,它立足于生态学最基本的规律—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这是循环农业的基本运行机制。在这个整体的循环图中:第一层是1个大圆,代表整体联动的大循环;第二层是6个中圆,分别代表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第三层是1个中圆;第四层是6个小圆,分别代表循环经济、创意经济、服务经济、科技、文化、金融;第五层是位于中心的一个小圆代表信息,把市场信息、技术信息、自然环境变化信息实时传输到各个循环圈,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在这个多个多层圆圈的体系中,各层级的圆相互间都是相切的,环环相连,环环相扣,环环相通,也就是说,它们之间要形成有序的循环,从而形成整体的多功能大循环。
    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要有科学思维。钱学森教授指出,我们掌握的学科“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而大成智慧学却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的触类旁通,完成创新。 ”我体会,思考循环经济问题时必须运用“联系”“交叉”的思维方法,把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情,一联系一交叉,往往会产生一个突破常规、破解难题的新创意、新思路。
    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其目的不仅是要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还要强调农产品的安全性,发展安全食品。从当前现状考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要从六个需求入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即基本需求、特殊需求、发展需求、变化需求、加工需求、安全需求。为适应需求的变化升级,农业要大力生产供给有机、优质、特色、功能农产品。当前特别是要围绕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发展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即“第一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安徽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要以循环经济为原则,以创意经济为引擎,以服务经济为纽带,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政策机制为保障。
    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是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推动这项工作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依靠群众,坚持精诚合作、市场机制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现在尤其需要整合目标,整合力量,整合认识,整合技术,整合资源,整合资金,形成整体效应。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是一项创新之举,有助于不断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有利于不断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减少环境污染,不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扩大劳动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资源产出率,不断提升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总之,安徽发展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可以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