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沙县)机场道槽区土石方工程全面完成,航站楼正在加紧施工;全息物流及软件研发中心、好多多、南海岸医药、农林产品物流项目落户现代物流开发区;生态工贸区生态新城整体景观园林方案设计完成;三明(沙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全面启动建设;位于三元经济开发区内的总投资32亿元的福建三农有机氟生产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豪曼” (H5)系列产品正式上市;福建神鹰汽车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正式成为专用车生产企业……开春以来,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内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作为全省10个新增长区域之一的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是我市实现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举足轻重的一步棋。目前,三明生态工贸区建设形成新格局,规划实施稳步推进,省上支持政策逐步到位,生态新城建设全面启动,三明市区与沙县、永安同城化有序推进,市县共建园区机制进一步理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去年,生态工贸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7.2亿元,占全市58%,增长16.2%;公共财政收入83.76亿元,占全市61.2%,增长10.2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4.14亿元,占全市60.3%,增长13.27%;固定资产投资615.37亿元,占全市46%,增长13.6%。
重园区。建设生态工贸区,园区是主战场。去年以来,生态工贸区突出重大项目带动,园区内180个重点项目进展态势良好。金沙园机械研究总院海西分院的高端装备产业园精锻齿轮项目、智能化建筑起重设备项目、典型机械零部件再制造项目、离心铸造气缸套数字化示范车间项目加快推进;精锻项目、精冲项目完成首条设备研发和安装调试,铸造废旧砂再生项目、特种药芯焊丝项目正进行入孵前期工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完成集成整合,建成数字化无模铸造中心等10个子平台,搭建了福建省虚拟研究院机械装备分院,实现正常运营。埔岭汽车园海西汽车公司生产各类载货汽车1.5万辆,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6亿元,铆接线设备改装完成,三座标设备投产运行,焊装线改造设备试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基本建成。物流园陆地港二期加快推进,好多多、南海岸医药、全息物流和农林产品物流项目落地。金古园中节能环保产业园动工建设。三元经济开发区项目总投资32亿元,占地面积437亩的三农万吨级有机氟生产项目,已单机投料试生产。三明台投区金明稀土已完成荧光粉车间,研发中心大楼、综合楼正在加紧建设,今年10月设备入园安装。尼葛园建新轮胎已进行设备安装,新越金属第一条生产投产,第二条正在调试,中瑞装备一期厂房钢构已完成。梅列经济开发区三洋高效造纸设备生产项目部分投产,百特自动化装备生产项目、普诺维自动化旋转模印机生产项目、数控雕刻设备项目已正式签约落地。去年,生态工贸区九个重点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578.2亿元,比增30%。
在项目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生态工贸区围绕“园中园”模式招商和龙头企业招商,重大招商项目有突破。尼葛园成功引进总投资100亿元的绝缘高压输变电线路项目;金沙园以中机院海西分院为抓手,引进智能精锻、智能起重等项目18个,总投资21.4亿元;三明经济开发区在引进投资基金方面有突破,中信(三明)城市运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经落户,中盈10个基金和永安信(三明)股权投资基金等基金公司正在办理营业执照,将落户园区。
促同城。作为构建“大三明”中心城市的重要之举,同城化发展加快步伐。据了解,目前,在规划同绘方面,中心城市总规已经完成,涵盖三明市区及沙县城区;《三明中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现已基本完成编制工作;启动生态新城核心区14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交通同网方面,国道205线三明市区过境段全长19.8公里,项目总投资15.5亿元,目前梅列段已基本完成招标工作;三元段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城市快速通道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22.1亿元,占一期工程的88%。产业同布方面,《三明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已经完成。人才同用方面,通过就业网络与同级金保工程网络汇聚点并网,实现全市就业工作金保专网运行以及部、省、市、县实时联网工作。医疗同享方面,全市医保对象在全市范围内不分县内县外,同等级医院执行同等标准报销,并全面开展补偿即时结算报销制度。教育同城方面,制定了《三明市区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明确了未来10年各级各类学校新建、扩建、搬迁、整合等目标任务。建立教师交流帮扶机制,制定《关于推进三明海西生态工贸区教师交流帮扶工作实施意见》。通信同域方面,继续加大三明、永安、沙县同城化的光网城市建设和无线城市同城化无逢覆盖的工程建设。市政府已向省通信管理局呈报资费同城化的专题申请。保障同标方面,社会保障卡在三明市区、沙县、永安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实现同城使用。环境同保方面,完成餐厨废弃物无害化收集处置系统升级改造。生态工贸区内已创建1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占乡镇总数的50%;已创建221个市级以上生态村,占行政村总数的83.7%。另有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已提请省环保厅验收。治安同管方面,制定并下发《三明市公安局关于促进海西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推行户籍同城化的通知》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强服务。环境是软实力,也是金招牌。发展要 “两翼并举”。良好的基础配套和自然生态环境是生态工贸区的“硬实力”,高效的亲商服务更是生态工贸区的“软实力”。生态工贸区自诞生之初就肩负重任,备受关注。省领导和市委邓本元书记、杜源生市长多次到生态工贸区调研,现场办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铮、市政协主席程立双等市几套班子领导也多次带队调研生态工贸区工作,领导关怀和专题调研有力地促进了工贸区的发展。在对接省上政策方面,市直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围绕推进工贸区同城化基础设施、公用设施、陆地港建设及产业发展等重点,指导生态工贸区范围内单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列入省级预算内盘子,对生态工贸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省上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生态工贸区管委会把办公室搬到工地上,着力完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统筹服务功能。市委副书记、生态工贸区管委会主任余红胜每周一上午主持召开周例会,听取汇报,部署工作。目前,工贸区管委会已建立针对工贸区内九个产业园区的“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督查考评制度”,“周例会制度”等,通过建立制度,创新机制,进一步提升生态工贸区管委会的统筹服务能力,更好地促进工贸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