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发挥绿色标准对低碳产业的规范引导作用

日期:2025-08-25 11:31:52 字体大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作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关键举措,体现了绿色标准体系建设对推动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性。绿色标准主要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三类。通过持续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加快、加紧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实践中应把握好以下要求:

统筹协调多层级标准实现优势互补。即推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实现更为有效的衔接与协同,形成治理合力。首先,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多层级标准协同的治理体系。其次,以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并行为抓手,驱动标准有效实施。企业应以强制性标准保证企业合规生产,以推荐性标准巩固企业技术引领地位,双标准并行共同赋能低碳产业发展。

推动政府与市场主体共建绿色标准体系。强化政府部门的统筹职能,确立其在制定绿色标准中的核心指导作用,构建跨领域、跨行业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发挥经营主体的协同效应,共同推进完善绿色标准体系。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科研院所深度参与标准制定,引导企业将技术实践转化为标准指标,建立结构科学、技术先进、兼容开放的绿色标准体系。

拓宽绿色标准的覆盖广度和技术规范深度。一是要全面拓展绿色标准的行业覆盖范围,填补关键领域空白并延伸至新兴业态。二是要显著提升绿色技术规范的前沿性与约束力。动态、广泛地吸纳前沿绿色技术成果,并将其内化为绿色技术规范,同时通过明确碳排放等关键参数的强制性限值与阶梯式目标,将绿色技术创新的最佳实践及时转化为绿色标准要求。

深化绿色标准与环境政策协同联动。一方面,发挥绿色标准对环境政策技术目标的引领作用。建立绿色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先进技术指标转化为可量化的政策目标,为环境政策制定提供方向。另一方面,强化环境政策对绿色标准的执行保障功能。将强制性标准要求融入环境政策的设计中,通过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及强制性监管手段推动企业减排降碳,或对主动采用推荐性标准的企业给予政策激励及补贴支持。

提升绿色标准国际化衔接与互认水平。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组织规则制定,搭建双边及多边标准互认机制,畅通国际贸易互动通道,推动我国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关键核心领域的标准国际化。引导跨国企业采用国际通用的绿色标准,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优化完善国际绿色贸易规则,实现标准跨国互通互联,促进全球绿色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

(摘自《光明日报》2025年8月5日发表、刘栩君撰写的《发挥绿色标准对低碳产业的规范引导作用》)

来源:福建日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