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信息

有效破解农村“空心化”困局

日期:2025-08-13 11:53:11 字体大小:

实践证明,庭院经济在盘活“闲置空间”“闲余劳力”“闲散时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或许,这正是永春县应对农村“空心化”的破题之解。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永春乡村土地分布比较零散,发展庭院经济更加契合当地实际情况。小体量、低门槛、轻负担,这种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不仅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以更好地带动弱劳动力、半劳动力生产就业。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型、经营型、综合型等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模式各美其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合作经济、民营经济等经济形态贯通起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高效生态农业等经营模式无缝衔接,既是传统产业的有益补充,也为特色产业发展开辟新空间。

农业农村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业从业者平均年龄已达53.6岁,35岁以下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占比为18.2%。另有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表明,如果这一趋势持续,2030年时我国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将超过58岁,大量农村地区将面临“无人种地”的困境。

顺应乡村变迁大环境,在乡村庭院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已不再限于农民。农村“空心化”在社会发展演变中越发突显,探索多种合作方式,让庭院变为人才下乡、返乡干事创业的大舞台,显然是非常必要的。

让人欣慰的是,在永春采访时,我们乐见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回到乡村、加入乡村、扎根乡村,他们把乡村闲置庭院作为创业创新的孵化床,除了从事比较传统的种植、养殖产业,也在大力探索商贸、民宿、餐厅、咖啡厅、茶铺等综合性的业态。他们还集思广益创造一个个“庭院盲盒”,招引田园音乐会、小型艺术展览、手工艺体验等新兴业态,带火乡村旅游。

2023年12月成立的永春县返乡创业协会,也搭建起乡村“合伙人”平台,让更多乡村闲置庭院找到能赋予它“二次生命”的主理人,还将芦柑、荔枝、香、老醋等地方特色农特产品带出庭院、向更远的地方推介。该协会至今已有近300名成员,以当地返乡创业者、供应链企业主、在外高校学生为主要群体,成为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新生力量。

发源于小农经济时代的庭院经济,在农业农村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的今天也并不过时,还时不时冒出不少新意,与时下乡村各种主流或新型经济形态亦能很好衔接。小小庭院,正燃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星星之火,孕育着乡村的希望和未来。

来源:福建日报

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570号